11月8日,買買提·賽買提利用網絡直播銷售新疆特產。韓亮攝
11月9日,在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巴裡坤美食街的特產店內,店主鐘緯經將客戶從網上訂購的三塘湖辣皮子進行稱重、包裝﹔在阿克蘇市茹果有疆萊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艾山江·艾合麥提正在對接即將運往內地的“冰糖心”蘋果……
近年來,新疆特色農副產品網絡銷售量與日俱增,有不少產品已經成為網紅“爆款”,我區農副產品正借助網絡香飄全國。
產品有人收 農戶不擔憂
“我們店針對‘雙11’推出了很多活動,主要是滿減和買贈,還准備了宣傳巴裡坤美食和旅游景點的精美禮盒。”鐘緯經說。他經營著200多種巴裡坤特產,80%以上通過線上銷售。
“我網店的產品都是從合作社或農戶處收購的,農戶自己賣銷路窄、銷量低,而我們通過網絡幫其銷售,讓農戶不再擔憂賣難的問題。有的顧客對網購的產品滿意度高,還會下大批量訂單。”鐘緯經說。
11月初,在澤普縣依克蘇鄉硝爾吐格曼村的蘋果園裡,種植戶阿布都·吐爾遜正忙著採摘、套袋、裝箱,每年“雙11”前,都會有電商來收購蘋果,“我這十幾畝蘋果,光‘雙11’‘雙12’就能賣掉大半,而且價格也不錯。”他說。
澤普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負責人董永飛告訴記者,每年他們都會主動與電商服務站點對接,收購當地貧困戶家中的農產品,為“雙11”做准備,“此次我們採購了20多噸蘋果、5噸駿棗、20多噸核桃,會通過互聯網賣到全國各地。”
質量有保障 銷量不斷漲
“去年,我們在線上賣掉了十幾噸本地枸杞,今年又與10多戶種植戶簽訂了包銷協議。”11月9日,精河縣杞惠好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張偉說。
在張偉的網店裡,精河枸杞、溫泉雪菊、巴州羅布麻、和田玫瑰花茶、喀什杏干……品種繁多,都是他從各地精選的品質上乘的特色農產品。
“現在各地都很注重特色農產品種植和加工,從原材料到精深加工產品一應俱全,而且品質一年比一年好,我們的產品銷量也在不斷上漲。”張偉說。
11月5日,在奇台面粉天貓官方旗艦店,奇台天山小麥面粉“金古城特一粉”家用5公斤裝,已累計銷售26萬多公斤。
奇台縣西域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石磨面粉加工企業,年生產銷售有機“奇台面粉”“奇台挂面”等系列產品3000噸,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該企業生產的系列有機農產品通過線上線下銷售,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據了解,目前奇台縣規模以上面粉加工企業有8家、小型石磨加工企業有12家,年加工蕎麥粉、青稞粉、黑小麥粉、白小麥粉等優質特色面粉40萬噸。通過產業化發展運作,借力“互聯網+”,奇台面粉成為網紅爆款。如今,奇台面粉每天網上成交量350多噸,發往北京、鄭州、上海等地的訂單數1300多件。
直播賣貨好 知名度變高
“各位網友,大家早上好,我是網絡牧羊人巍叔,我現在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阿克達拉牧場……”11月10日一早,阿勒泰掌上牧場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巍開始了直播。
連續幾天,該公司在福海縣闊克阿尕什鄉阿克達拉牧場舉行活羊選購直播,現場售賣貧困牧民的羊。
“希望通過網絡直播方式賣羊,來打響我們阿勒泰羊在全國的知名度,從而帶動牧民增收。”劉巍說。
5年前,劉巍在福海縣創立阿勒泰掌上牧場科技有限公司,給羊拍照、打耳標、量身高體長、脖頸植入智能芯片等,都通過一部智能手機上傳到“掌上牧場”APP數據平台,公司建起了從牧場到產品,從活畜到屠宰、加工、銷售、服務完整的質量監控體系。從2015年至今,公司通過認養代牧和在線商城銷售了上萬隻羊,實現銷售額3000多萬元,帶動上百戶牧民增收。
“電商+直播”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銷量,更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這是我們阿克蘇的大棗,皮薄肉厚、味甜汁多……”11月10日10時許,位於烏魯木齊的新疆邊疆物產園直播間,經營干果的商戶買買提·賽買提正在進行“雙11”促銷直播。“從11月1日開始到現在已經賣了1萬多單,內地的朋友很喜歡新疆的干果,復購率很高。”
新疆邊疆物產園內共有300余家商戶,專營新疆特色農產品。今年,物產園引入文化公司指導商戶學習、提升直播、運營和銷售技巧,嘗試通過網絡方式拓展銷售渠道。(熱依達 張婷 蘇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