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建立“魯喀教研聯盟”山東打造教育援疆新平台

2020年11月07日21:33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山東省在教育援疆工作中,以“魯喀教研聯盟”為依托,整合援疆教師資源力量,打造“組團式”教育援疆新平台,喀什地區教育教學水平顯著提升。

設立兩級隊伍,構建教研平台

山東省教科院和喀什地區教育局合作共建“魯喀教研聯盟”援疆教研平台,山東選派5名專職教研員到地區教研室工作。制定發展規劃,確定全地區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目標,組織教育教學研究,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進小微課題研究,組織開展教師培訓,實施“青藍工程”,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實施教研員包聯縣制度,組織教學質量督導評估,建立各學段教學質量監測。

每縣抽調6至10名援疆教師作為專職教研員,其他援疆教師作為兼職教研員。制定工作計劃,指導包聯鄉鎮(學校)有序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組建學科教研聯盟,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進行小微課題研究,實施“青藍工程”,組織師徒結對活動,每學年1名援疆教師至少帶3名徒弟,成立“名師工作室”,對包聯鄉鎮教師進行專業指導和輻射帶動,進行教育教學質量督導評估,幫助包聯鄉鎮把脈診斷教情學情。

抓住三項重點,提升教師素質

近兩年,山東選派援疆教師651人,安排50名教師在31處學校擔任校長、副校長,成立“組團式援疆實驗班”,設立專兼職教研員隊伍,安排200余名教師擔任教學教研負責人。

建設直通到村的“齊魯先鋒網校”網絡教育平台,線上通過“雲錄播系統”“綠洲直播”課堂,對教師進行課堂直播和教材培訓,線下利用周六及寒暑假固定時間集中培訓、工作日分片區培訓。

構建“研訓督”一體化工作機制,將教學教研、教師培訓和教學質量督導評估結合起來,針對在督導評估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把脈診斷,提出建議。

實施四項工程,提高教學質量

近兩年,山東援疆指揮部促使山東學校與喀什地區學校結成“學校發展共同體”152對,通過開展互派干部、教師挂職鍛煉、遠程視頻同步教研、校園文化交流共享、青少年手拉手等活動送智送教,助推兩地學校攜手發展,為受援地教育事業發展積蓄了源頭活水。

建立援疆教師“1+X”結對幫扶機制,每名援疆教師結對2至5名當地年輕教師,成立援疆“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三人行工作室”,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培養工程。通過“推門聽課、開門授課”、集體備課、優質課比賽、小微課題、課例評選等方式,引領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組織編印國學經典誦讀讀本《穿越黎明的童音》,推廣背誦《論語》《三字經》,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在英吉沙實驗中學建設國學書院,在30余所中小學校建設國學講堂、國學走廊、國學文化牆,在中小學塑孔子像,組織開展孔子像揭幕儀式、拜師儀式、開筆禮,讓傳統文化扎根學生心靈。

開展“互聯網+”課堂教學,建立“魯疆教學雲微課共同體”。山東10余所學校與喀什受援四縣中、小學利用課堂實時錄播系統,實現了教學教研、高效課堂等常態化互動,共享山東優質教育資源。

構建五類共同體,增強教研合力

構建“校長發展共同體”,充分發揮名校長的引領輻射作用,促進校長團隊的專業成長。構建“教師研修共同體”,依托不同學科名優骨干教師團隊,融通教研、科研、培訓三條射線,多維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教研水平提升。構建“師生成長共同體”,讓全體教師人人承擔育人責任,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心理疏導、學業輔導、生活指導,實現師生素質共同提升的教育願景。構建“家校合作共同體”,設立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與家長攜手搭建家校合作橋梁,共同形成育人合力。

“魯喀教研聯盟”構建地、縣、鄉(校)三級立體化教研網絡,夯實援疆教師、本地教師一體化聯動基礎,為當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骨干教師隊伍,喀什地區教育教學質量正穩步提升。(劉可寧 楊杰 )

(責編:陳新輝、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