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67名研究生“組團式”進疆 廣東探索醫療援疆新模式

2020年10月23日14:46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10月20日,新疆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舉行了中山大學研究生“組團式”醫療援疆特派計劃啟動會暨第一批研究生援疆團進疆開班儀式。會上,來自中山大學的67名研究生齊聚喀什,正式開啟為期一年的援疆學習之路。

該批援疆研究生將在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接受為期四天的崗前培訓,隨后正式入科輪轉學習。據悉,這是廣東省聯合中山大學探索實施的一次醫療援疆創舉。

“今年3月新一批援疆干部出發時,陳春聲書記、羅俊校長在座談會上提出,要為我們17名中大醫療援疆干部單列3個碩士和1個博士招生指標,這是史無前例的。”中山大學副校長楊清華介紹,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在2018年7月正式成為中山大學的非直屬附屬醫院,學校始終不遺余力進行全方位幫扶,中山大學研究生“組團式”醫療援疆特派計劃的實施,正是一次大膽創新的先行實踐,助力醫院早日實現“雙百”目標(全國地州級醫院排名前一百名,年轉診病人數控制在百名以內)。他寄語在場新生,要厚植家國情懷,傳承援疆接力棒,為祖國邊疆醫療事業發展做貢獻,以奮斗的青春實現夢想的未來。

“在廣東舉全省之力對口支援下,我們醫院綜合實力得到快速提升,這次中山大學研究生‘組團式’來疆學習工作,將在全院營造起濃厚的學習氛圍,對於醫院住培基地內涵及整體師資水平提高具有直接推動作用,是我院真正邁向教學醫院的一次重要契機,為今后喀什地區醫療人才培養打下堅實基礎。”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鄒小廣說,目前正在醫院支援的廣東專家多達68人,67人研究生援疆團的到來,無疑“如虎添翼”,壯大廣東援疆力量。

據悉,這批從985、211等高等院校畢業的67名年輕醫學生,按照中山大學部署,第一年到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進行臨床規培學習,畢業論文研究方向圍繞喀什地區多發病、常見病、特色病開展,后兩年返回中山大學各附屬醫院繼續培養。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廣東援疆醫療隊隊長林天歆說:“這種全新模式,對於受援雙方而言,都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挑戰,也是一次更為緊密、深入的援疆模式,對於帶動醫院乃至南疆的人才培養、醫療能力、科研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義。”

為確保該批研究生援疆團順利進疆,中山大學、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三方在特派計劃啟動后的7個多月時間裡,聯動中山大學各大附屬醫院,多次召開線上、線下工作協調會,從住院醫師規范化聯合培養方案、督導考核機制、衣食住行到生活補助,做了周全而詳細的安排。

“我們非常幸運能成為粵喀兩地聯合培養模式下的第一批研究生,為祖國邊疆建設事業盡一份力量。”援疆團成員、博士生羅丹東說。

參加開班儀式的喀什地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張雪梅表示,依托廣東“組團式”援疆力量,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在取得跨越式發展的同時,輻射帶動整個地區基層醫療水平迅速提高。“相信這一批青年才俊會在喀什大放異彩,助推新疆醫療衛生事業再上新台階。”

廣東對口支援新疆喀什始於2011年。這期間,廣東調動全省20多家省直和省部屬高校附屬醫院的醫療和人才資源,向喀什地區派出近700名人才專家,實施導師帶徒、院包學科、專科聯盟、專家工作室、科技帶基層等一系列舉措,幫扶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創建成為三甲醫院。疫情期間,由廣東投入3.3億元援助該院建成的疏附廣州新城院區,作為新疆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之一,抗疫救治工作經驗獲國家肯定,在全疆內推廣。

時至今日,廣東援疆品牌深入人心,在新疆各族群眾心中贏得良好口碑。在廣東援疆歷程中,中山大學集中動員十家附屬醫院力量,充分發揮“中山醫”品牌實力,持續加強援疆幫扶力度,援派院長、增派干部之余,創新性提出實施院包學科群、研究生援疆團,以團隊力量激發本地內生動力,努力讓廣大喀什百姓在家門口看上病、看好病。

“響應黨中央號召,幫助新疆各族群眾實現健康脫貧、全面小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總指揮王再華說,廣東省一直努力探索,並形成了具有廣東特色的援疆格局,其中醫療援疆作為重中之重,就是要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由中山大學派出的67人研究生援疆團,是廣東“組團式”醫療援疆的又一次創新,兩地青年人才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實現共同成長、協同發展。在達成學生培養目標的同時,將直接推動受援醫院醫、教、研、管四輪並驅,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胡曉丹、田濤)

(責編:陳新輝、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