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化解“融資貴”(銳財經)

本報記者  王俊嶺

2020年06月02日10: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多措並舉化解“融資貴”(銳財經)

日前,中國銀保監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貸融資收費 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的通知》, 進一步規范信貸融資各環節收費與管理,維護企業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分析人士指出,疫情沖擊之下,企業降低融資成本訴求突出,此舉將有力幫助更多企業緩解資金的壓力,幫助企業化危為機、重塑活力。

20條舉措形成“組合拳”

近年來,銀行業保險業持續加大減費讓利力度,對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不合理收費、貸存挂鉤和強制捆綁搭售等問題依然存在。在疫情沖擊之下,金融體系原有的“慢性病”對企業來說就成為“急問題”。

此次《通知》給出了20條針對性措施,要求自6月1日起進一步規范信貸融資收費、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

信貸環節,取消部分涉企收費,細化嚴禁貸存挂鉤和嚴禁強制捆綁銷售等現有規定,鼓勵銀行提前開展信貸審核。助貸環節,要求銀行明確自身收費事項,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管理,評估合作機構收費情況。增信環節,要求銀行合理引入增信安排,從銀行獨立承擔、企業與銀行共同承擔、企業獨立承擔三個角度,對信貸融資相關費用承擔主體和方式等提出要求。考核環節,對銀行資金定價管理、信用評級和撥備計提等影響融資成本因素提出要求,並要求績效考核取消不當激勵。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吳文鋒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疫情給不少企業帶來了較大的資金壓力,此時六部委聯合出台的20條舉措可以說是非常及時、非常必要的。

“對企業來說,融資成本就是為了獲取資金而付出的真實代價。在實踐中,這種成本一部分體現為利息支出,另一部分就是服務費、貸款門檻等其它隱性代價。如果只是降低利息本身支出,而不考慮為了貸款而進行的其它綜合支出,那麼就難以讓企業真正感受到融資成本的下降。”吳文鋒說。

金融助力“六穩”“六保”

據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發生以來,銀保監會會同相關部委出台了優化疫情防控領域金融服務、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實施還本付息安排、引導銀行持續跟進產業鏈上下游復工復產需求等一系列措施,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相關數據也反映出金融助力“六穩”“六保”的成果:截至5月17日,銀行機構對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提供的信貸支持已超過3.11萬億元。截至4月末,銀行機構已對超過1.2萬億元中小微企業貸款本息實行延期﹔銀行機構對產業鏈核心企業提供日常資金周轉支持22.4萬億元,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支持17.4萬億元﹔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2.79萬億元,同比增速27.34%,遠高於各項貸款同比增速﹔18家全國性商業銀行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4.94%,在2019年基礎上下降了0.5個百分點……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抓好現有政策的落地。一是加強窗口指導、政策輔導、監測統計、總結評估,督促指導銀行保險機構用好用足相關支持政策,加大銀企溝通協調力度,確保政策落實落細,不斷提高企業的獲得感。二是根據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的實際需求,調整優化金融政策,適當延長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實施期限,積極創設政策工具支持銀行發放信用貸款。三是督促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強化金融服務衛生防疫工作,提升對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的服務質效。”該負責人說。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銀保監局局長韓沂認為,中國小微企業發展正處於一個艱難的、充滿變化的時期。除了金融監管部門的持續性作為外,現有普惠金融的外部環境還有一些障礙沒有破除。韓沂建議,應該加快完善頂層政策設計,適應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相關政策。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需要監管部門、金融企業、政府部門等協同發力,多渠道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實效。

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更大

除了服務企業復工復產,金融在幫助企業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及對外經貿合作等實體經濟環節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1—4月,中國工商銀行已為30多家中資企業提供境外債券承銷服務、折合人民幣1600億元。2018年以來,工商銀行已累計為450多家中資企業提供境外債券承銷服務、折合人民幣1.76萬億元。在支持物流企業快速復工復產方面,工商銀行克服疫情期間實地路演困難的問題,為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發行了7億美元信用債券﹔在助力制造業境外投融資方面,今年初,工商銀行作為聯席全球協調人,協助五礦集團成功發行10億美元不可贖回高級永續債券,有效助力企業充實了資本實力。

“無論是扎實做好‘六穩’工作,還是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都離不開對企業這一最重要市場主體的呵護與支持。《通知》無疑進一步回應了這一訴求,體現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相關要求。”吳文鋒說。

吳文鋒指出,一方面,近期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落實政策方面力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確實緩解了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另一方面,《通知》等舉措更多還是從行政角度入手,在實踐中難免會遇到如何平衡金融機構自身風險管控和盈利訴求等問題。因此,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金融領域市場化改革,確保資金供需雙方能夠更自由、更充分地開展競爭與合作。

(責編:楊睿、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