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修天山站 千人用心干

——記±800千伏天山換流站綜合檢修工作現場見聞

2020年05月20日19:24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編者按: 5月18日12時,哈密±800千伏天山換流站極II低端換流器送電並運行正常,標志著新疆電網史上最大規模停電檢修工作圓滿完成。天山站綜合檢修5月7日上午開始后,筆者就跟隨工作人員跑遍全站進行深入採訪,詳細記錄了上千名電力“醫生”給這個超級工程“體檢”的全過程。

5月11日,國網新疆電力開展天山換流站綜合停電檢修,工作人員登上小型升降機,檢查換流閥塔配套設施。胡培根 攝

紅色的升降機從地面緩緩升起,慢慢靠近懸挂在20多米空中的“閥塔”,機器的嗡嗡聲清晰可聞。隨著升降機的升高,機頂平台像喝醉了酒一樣左右搖晃。已經系好安全帶的“乘客”,不自覺地緊緊抓住防護欄。

“閥塔”表面泛著銀光,極具工業科技感。上下有4層,每層30個晶閘管,分別由眾多精密元器件組成,就像人身體的“毛細血管”,密密麻麻但又十分規整。

這麼近距離接觸“閥塔”的機會很少見。平時這個“鐵疙瘩”帶有800千伏高壓,運行時發出的電流聲,足以震破人的耳膜。隻有在每年一次的停電檢修時,工作人員才能到這個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機器上工作。

5月7日,國網新疆電力開展天山換流站綜合停電檢修,新疆電科院人員正在准備開展直流濾波器的試驗。周歡 攝

升降機穩定好后,穿著防護服的2名工作人員,拿上回路電阻測試儀,半個身子探出防護欄,將儀器觸頭放在電阻兩側,測試電阻是否劣化,質量是否滿足要求。他們要利用短短11天的停電間隙,對天山換流站24個“閥塔”,數以萬計的電子元件進行一次“大體檢”。

“閥塔”是±800千伏天山換流站的“心臟”。在祖國西北一片荒涼的戈壁上,電力工作者建設、監測、檢修這裡的所有設備,測量設備溫度,巡視主變狀態,做著外人看來頗為神秘的工作。

上千名“醫生”為超級工程“體檢”

初夏時節,萬物勃發。新疆哈密南湖鄉的小綠洲一片青翠,郁郁蔥蔥的灌木和雜草裝扮著荒漠戈壁。車行遠觀,一座座巨大鐵塔屹立,沿著空中那鋼鐵巨龍指引的方向前行,一座現代化的鋼鐵城堡映現在眼帘,這就是哈密-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起點——天山換流站。

5月7日,國網新疆電力開展天山換流站綜合停電檢修,天山站全景。胡曉武 攝

5月7日下午,記者跟著天山換流站運行班班長李源升一起,記錄新疆電網史上最大規模停電檢修工作。在接下來的11天裡,將有1220名電力“醫生”,在101個作業面,給這個超級工程“體檢”。

時間緊、任務重、范圍廣、要求高,作為天山站裡運行班的班長,李源升要全面負責這次檢修工作的運行管理,承擔著非常大的壓力。

李源升所在的運行班有27人,由於疫情防控需要,12人要按照一級隔離標准,實行全封閉集中隔離和倒換班。這就意味著,配合現場上千人工作的隻有區區15人。

從開始准備停電工作,李源升連續40個小時在現場,停電操作、做安全措施、許可工作票……眼睛裡布滿了血絲,他手上的對講機每2分鐘就會響起來。

5月18日,國網新疆電力開展天山換流站綜合停電檢修, 送電后掠影。蔡增樂 攝

現場配合工作千頭萬緒,但最困難的還是疫情防控工作。怎樣避免人員大量聚集,盡量減少人員交叉接觸,又不影響工作進度,這對於剛到天山站不滿2年的黃黎明來說是一次考驗。

黃黎明是天山站的黨支部書記、副站長,主要負責這次大檢修的疫情防控和后勤保障。“要進站給設備體檢,就必須先給人體檢,為了確保絕對安全,我們對所有參檢人員全部進行了核酸檢測。”

5月4日,國網新疆電力開展天山換流站綜合停電檢修,在天山換流站外搭建防疫檢測點,給將要入站工作人員做核酸檢測。周歡 攝

工作人員上下班和一日三餐是黃黎明最操心的事情。由於疫情防控需要,他每天需要協調好車輛,點對點接送工作人員進出站,避免與外界人員接觸。合理安排時間,實行錯峰就餐,避免人員扎堆,盡全力將工作做細做實。

因為跑現場多,黃黎明要長時間暴露在戈壁上,風吹日晒,他的胳膊、脖子和臉都被晒傷過,看上去比內地的同齡人滄桑許多。

用“5G+”新技術做全站“CT”掃描

走進天山站綜合樓辦公區,門口就有一個防疫檢測機器人,它可以第一時間檢測進入樓內的人員,顯示體溫和有沒有戴口罩。每天可以檢測幾千人次,給黃黎明省了不少時間。

不僅有防疫檢測機器人,作為“疆電外送”最重要的站點,這次天山站大檢修還亮相了許多先進科技,其中“5G+”新技術是最亮眼的。

5月7日,國網新疆電力開展天山換流站綜合停電檢修,工作人員利用無人機巡視線路情況。周歡 攝

這次檢修涉及101個作業面,1200多人同時工作,怎樣確保安全管控措施到位,是一大難題。國網新疆電力充分利用先進科技設備,建立可視化監控平台,在全站的主要工作區域,安裝了12部警務通和2台移動布控球,工作場景實時傳送到省公司可視化監控系統,實現對作業現場的實時、集中和全過程管控。

能夠實現可視化監控,主要得益於天山站5G新技術的應用。國網新疆電力攜手新疆聯通在天山站搭建了5G基站,並提供混合翼無人機、守望者球機和地面移動作業終端,給天山站做“CT”掃描。

5月7日,國網新疆電力開展天山換流站綜合停電檢修,施工人員正在安裝“鷹眼”。周歡 攝

“5G+鷹眼”“5G+無人機”“5G+WIFI”……對新技術應用最興奮的是薩列吾別克。作為天山站運行班的工作人員,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帶著智能巡檢機器人進行設備紅外測溫。“小時候的同伴是馬,現在的同事是智能機器人。”

智能機器人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設備缺陷,對薩列吾別克工作幫助很大。利用這次綜合檢修的機會,天山站還正在建設遠程智能巡視系統,新增智能識別攝像機18台,紅外攝像機18台,可將全站換流變區域的重要設備,進行360度無死角實時監控,實現設備可見光和紅外“雙重”互聯網在線監測診斷。

“血常規”檢測和“搭橋”手術

在天山站的最西邊是直流場區。這裡是將±800千伏直流電向外輸送的“傳送門”,以接近光速將新疆電送至河南。作為資深“醫生”的楊定乾對這裡非常熟悉。

天山換流站建成后,2014年第一次開展年度檢修,國網新疆電科院的楊定乾就參與其中。今年是他第6年參加天山換流站年檢。可以說,楊定乾是與天山換流站共同成長的特高壓直流專業工作者。

5月11日,±800千伏天山換流站內,國網新疆電科院人員正在開展直流濾波器的試驗。周歡 攝

在直流場極I母線直流分壓器區域,楊定乾和6名同事正在測試對地電壓和直流斷路器特性。“這就相當於給設備做一次血常規檢測。”

在半個籃球場大小的地面上,他們裝好“高壓危險”的警示圍欄。雖然已經全部停電,但是他們要用直流高壓發生器,在直流分壓器上加40萬伏的高壓,試驗電阻特性和發熱情況。

“你們都站遠一點,小王把絕緣墊踩好。絕緣棒再測一測電壓。”楊定乾反復叮嚀同事注意細節,防止出現意外。作為一名“老司機”,楊定乾對直流場試驗內容就像開車一樣熟悉。

走過直流廠區,就到了極I高閥廳外側的換流變廣場,8名作人員正在1座環流變壓器下方加裝銀色管道。變壓器“身”上,為什麼還要加裝管道?

5月11日,±800千伏天山換流站內,國網新疆電科院人員正在准備開展直流濾波器的試驗。周歡 攝

“我們在加裝應急排油系統。”正在現場巡查的王同雲解釋說,變壓器內部有很多線圈,都浸在絕緣油中。加裝應急排油系統后,在遇到突發故障時,應急排油系統將自動啟動,並能快速排出變壓器內的絕緣油,可以防止火勢蔓延、縮短燃燒時間,還能進一步保障人員安全、減少經濟損失。

他是天山換流站站長助理,2012年在天山站籌備初期就全程參與建設,對站內的給排水系統、各種設備最熟悉不過,主要負責這次消防提升工作。

王同雲說,天山站內有24台換流變壓器,將通過這次大修技改項目加裝應急排油系統,給換流站“心臟”做好“搭橋”手術,讓它們更健康地運行。(胡培根、周歡、范君慧)

(責編:薩妮婭、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