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帶農產品走四方

——新疆喀什地區因地制宜發展電商助力精准脫貧

2020年01月04日10:49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互聯網+”帶農產品走四方

隨著“互聯網+”融入人們的生活,一根網線便將新疆喀什地區的農產品聯通四海,找到更廣闊的市場。如今,借助“互聯網+”,喀什特色農產品銷售有出路,貧困群眾增收有希望、脫貧有信心。

把農產品送到內地餐桌上

作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的岳普湖縣,現如今各類電子商務平台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互聯網+農業”“農村電商”“農村淘寶”等新鮮事物,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該縣64個行政村均設立了鄉村電商服務站(點),越來越多的村民享受到了互聯網給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

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庫木西力克村村民阿西木·納麥提說,自從他把家裡的土蜂蜜挂到電商銷售平台后,訂單不斷增加,感覺生活像蜜一樣甜。“上線第一天,就有20多個訂單,兩天就銷售了160公斤。我現在平均每月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阿西木笑著說。

莎車、澤普、葉城、巴楚四縣在上海援疆干部的幫助下,近百款產品上行“京東中國特產·上海援疆扶貧館”。“京東雲電商扶貧直播節”活動2個小時,直播在線觀看人數就達14.6萬人。

互聯網,不僅為喀什地區農民增收脫貧帶來更多紅利,還將喀什的特色農副產品送到了全國人民的餐桌上。

農產品網上賣出好價錢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喀什地區各縣市紛紛打起了“互聯網+”的主意。

“淘鄉甜數字農場英吉沙杏標准示范基地”就是其中一個。作為一家智慧農場,基地有攝像頭、氣象監測儀、土壤墒情儀等多種智能設備。“通過對數據分析,就可知道杏樹是否缺水、是否缺肥。”英吉沙杏標准示范基地負責人庫爾班·托米爾說,“把控好英吉沙杏品質關,就要有科學的生產管理。”

“觸網”第一年,20噸英吉沙鮮杏第一次走出新疆。由於鮮果品質勝過市面上的大部分杏果,上網走出英吉沙縣的英吉沙杏頓時身價倍增,相比原先鮮果每公斤1元至2元的價格,最高價能高出15倍之多。

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輻射並吸引了一批大學生、農民工返鄉創業,不僅為鄉村工作增添了活力,助力了鄉村振興,還讓不少農民駛上互聯網“高速公路”,找到了一條致富新路。

努力搭建電商發展平台

岳普湖縣加大對電商等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落實就業扶持政策,解除電子商務發展的后顧之憂。

金絲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開業不久,就在互聯網上“火”了,各類干果、民族手工藝品等特產供不應求。岳普湖縣對金絲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給予房租、網絡通信、宣傳推廣、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舉辦電子商務培訓班4期,培訓電子商務人才600余人。通過培訓,35人注冊了淘寶網店,80多人在金絲路電子商務平台上開始創業,微店創業者達到150余人。

2019年12月20日,疏勒縣舉辦了為期4天的電子商務培訓班,就是希望讓農民便捷、低門檻地搭上電子商務快車,享受扶貧新成果。

如今,電商平台讓喀什的巴旦木、核桃、紅棗、伽師瓜等“新疆味道”越來越多地走向全國的同時,更讓喀什地區貧困群眾走上脫貧的道路。(韓沁言)

(責編:薩妮婭、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