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巴河县“三同帮带”机制打造村级工作“责任共同体”

2020年07月10日20:32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工作队为村民送化肥。

为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构建村级工作“责任共同体”,新疆哈巴河县探索建立“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片区同包、业务同干、责任共担的“三同帮带”机制,实现“两支队伍一起抓,两份责任同落实”,推动建强基层干部队伍、提升治理能力。

片区同包 靶向施策解难题

哈巴河县结合61个村实际,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244个同包责任片区,由村干部兼任片区长,按照新老搭配原则,驻村工作队员、村民小组长共同包联群众。理出工作任务清单,根据岗位职责将任务细化分解到人,收集并梳理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群众反映的102条热点难点问题上报村级研判派工会,由第一书记统筹驻村干部、村干部、联户长等各支力量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措施,确保群众诉求“件件能解决、事事有回音”。

“自从建立这个机制,村里的干部像‘啄木鸟’一样,紧盯问题关键,寻求解决途径。”加依勒玛乡克尔达拉村党支部书记阿尔青·艾布塔力甫说。前些年该村因地下水质量不达标,购买了净水设备,但由于时间长了设备老旧失修,经常出现故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用水。工作队和村干部了解到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县水利局相关负责同志、技术人员到村实地查看情况,不到一周的时间,村里新净水设备安装到位。“有了新设备,以后再不会为饮水发愁啦!”村里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

业务同干 提升服务强能力

哈巴河县着眼于完善驻村干部传帮带基层干部制度,按照语言相通、民汉搭配、业务相近的原则,组织275名驻村工作队员与407名村干部结为帮扶对子,统筹各类资源大力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共同开展矛盾调处、感恩教育、档案管理、日常村级事务处理等工作,研究完善村规民约、村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制度,在实践中互学互教互促。推动工作队员与村干部混合编组,通过“轮流坐班代办、远征牧场跟办、片区集中约办”方式,向牧区群众提供代缴合作医疗、代购物品等服务336件次,促进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能力、素质双提升。

“我们依托村级办公阵地,让工作队员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混合编组,每天不少于3人,开展坐班代办服务;包村领导、包村联户干部每周三集中开展代办服务,并由农村‘四老’人员监督代办服务落实情况。这样就能确保全年365天零距离‘连线’村民,全方位、不间断受理和解决群众诉求,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萨尔布拉克镇吐勒克勒二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白银花说。

责任同担 履职践诺增意识

“公开实事承诺,不仅提高了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争先创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明确了工作目标,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树立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哈巴河县“访惠聚”办公室负责人说。

该县136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围绕谋求发展、服务群众、脱贫攻坚等5个方面工作,公开作承诺300余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实行第一书记与村干部捆绑考核,对年底考核结果为优秀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同评为优秀;对年底考核结果为差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同评为不合格。结合年底考核结果,对考核优秀的村党支部,优先推荐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考录(聘)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制),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优先考虑提拔、职称评定;对年底考核结果末位的村党支部,对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进行提醒谈话并“回炉培训”,督促其履职尽责,助力村级各项工作平稳落实。

“‘三同’帮带机制的实施,聚焦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促使驻村干部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中,以‘学、带、做’相结合的方式与村干部共同学习进步、展现责任担当,村级组织战斗力、组织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切实达到了‘水走石留’的工作目标。”哈巴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师强说。(姜常莉 侯文婷)

共同开展垃圾分类活动。

(责编:杨睿、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