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为实现中国梦加“油”争“气”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引发强烈反响

马亮 韩婷 实习生胡冰鑫

2020年07月10日15:08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7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

389字的回信字字如金,是对扎根基层、服务新疆的118名同学的肯定,更凝结着对广大青年人的殷切期望。

丁贵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118名毕业生之一,在校期间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被1957年北京石油学院的首届钻井专业毕业生奔赴克拉玛依油田奉献青春的励志故事深深鼓舞,“我想能够为祖国的油气勘探事业贡献力量,能够在祖国西部发光发热,这既是我们中石大学子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90后大学毕业生的光荣和梦想。”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同属于118名毕业生之一的陈腾辉认为,这句话是无数石油人一生的总结,也是他们的人生信念,“希望能从前辈手中接过这份坚持,继续建设开发美丽油田,让自己的人生不荒凉。”

信件的执笔人、118名毕业生之一的王怡凝表示:“总书记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学子在新疆读书、就业表示肯定和勉励,有了这份关注和支持,我会不断努力奋斗,利用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知识,为中国梦的实现加‘油’争‘气’。”

培养学生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意识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全体教师的工作信条,看到总书记的回信后,老师们深感荣幸,也为学生们做下的决定而骄傲。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工学院院长郭绪强说,希望毕业生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并运用在工作中。希望在校生们向第一批毕业的师哥师姐学习,将上课时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为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做出贡献。

殷文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名教师,他所教的专业共80名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有21人。提到这些学生,他满是自豪地说:“希望这些青年才俊们不管从事了什么工作,走上了什么岗位,都能干一行爱一行,传承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热爱石油工作。我也是从小在石油基地长大的孩子,总书记的回信也鼓舞我要扎根油田,不断奋斗。”

总书记的回信也为新疆在校大学生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念。新疆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蒋威告诉记者:“我是一名学生党员,新疆正是用人之际,需要我们年轻一代接过历史交接棒不断前行。我要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118名同学看齐,努力让自己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为建设新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已经奉献在基层的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们也深受鼓舞,他们无悔于自己的决定,誓要为新疆做出最大的贡献。

吐尼沙汗·古丽是新疆博湖县本布图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总书记的回信令她倍受鼓舞,“要带着感情和村民心贴心地交往,把农民当亲人、把乡村当家园,和老百姓一起奋斗,奔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西部计划志愿者李强男说:“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信心和决心,我将发挥医务工作者的作用,服务基层、服务百姓,为当地的农牧民身体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树要长大,根必须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对毕业生来说,基层就是肥沃的土壤。“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扎根在基层,奋斗在边疆,这是青年人许下的拳拳心语。

(责编:杨睿、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