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扶贫女书记心中的美丽“康村”:摘掉穷帽子播洒新希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疆策)

韩婷 翟江龙  

2020年07月10日11:54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不好意思,来晚了!”车上下来一个中年女性,身穿淡蓝色上衣,脸上洋溢着和蔼可亲的笑容。

“一看就是个工作狂”“这哪是一分钟就到,明明就是五秒钟”,驾驶员跟同事在车上忍不住议论了起来。

这是第一次见新疆叶城县洛克乡康开其克村第一书记张洁,匆匆打个照面后就能感受到她火一样的热情。

扛起重担

只身入大漠 埋头扎基层

走进叶城县洛克乡康开其克村,种植园里金灿灿的万寿菊竞相开放,创业园里村民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生态园里果树下鸡鹅结伴成群……

图为洛克乡康开其克村。杨龙 摄

康开其克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全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达50.3%,2019年贫困发生率降至0.89%,达到整村退出贫困村目标。

回忆起刚来村里的情景,张洁说:“2018年1月31日,我拿着背包从乌鲁木齐来到大漠边缘的洛克乡康开其克村任第一书记,刚来的那天寒风刺骨,黄沙漫天。工作队周转房的锅炉水泵出问题,一直修不好,没有暖气。”

到村里的第三天,她就感冒发烧,持续50多天咳嗽,手脚关节肿大,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类风湿,加上冷湿风尘环境的影响,全身严重过敏,反反复复的咳嗽过敏和关节疼痛困扰了她很长时间。晚上睡在冰冷的铺上整夜无法合眼,“是退还是进”似乎要在一夜间抉择。

面对这样一个深度贫困村,张洁带着一名高校教师,毅然决然地选择扛起重担,克服生活条件艰苦和语言文字沟通不畅等困难,开始了扶贫之路。

打造坚石

党建引领 构建脱贫新模式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张洁带着工作队员挨家挨户走访摸底,熟悉掌握现状后,从健全和用好制度抓起,一手抓落实一手抓分工协作,让村委会和工作队成员迅速产生“化学反应”。

通过“榜样引领”工程,对现任村干部采取择优留任,优先推荐村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开展党员脱贫攻坚承诺践诺活动,发挥村级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领航作用。

张洁(左二)带着工作队员入户走访。杨龙 摄

康开其克村构建“党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形成“支部建在就业链、党员聚合增收园、摘帽退出靠支部”的“嵌入式”工作法,让党旗在村委会、工作队、扶贫车间、合作社高高飘扬。村干部和党员队伍不断充实壮大,提升村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培养了一批村“领航人”,有效凝聚群众的向心力,对巩固基层阵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张洁书记为了早日实现全村的脱贫致富梦,整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的带着我们干,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经常手脸浮肿,眼底出血。”来自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校助理杨龙说。村“两委”班子在主心骨的带领下,为群众干事的能力强了,看到党的好干部如此卖力,村民开始迈开了“我要脱贫”的脚步。有了坚强的党支部,康开其克村展开了一场绝地反击的脱贫大会战。

“我们工作队成员就像流过的水,而当地村干部就像石头,水走石留,让村干部成为一支牢固的基层队伍去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张洁如是说。

种下情怀

村企合作 普惠百姓

“刚来的时候非常不适应,不过现在好多了。”张洁站在村合作社门口,望着远处的黄沙,眼中更多的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张书记非常关心我们这些当地企业,无论政策扶持还是人力支持,给了我很大信心去做好产业,回馈当地。”叶城县红满天山农副产品加工农民合作社负责人郑志斌说道,“目前,我们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引进了先进的加工机器,张书记还帮忙注册了商标,我们走上了品牌化发展之路。”

在康开其克村,像这样的合作社有8个,涉及服装、商贸、畜牧养殖等不同方面,吸纳100余人就业。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认真分析、集体讨论后,确定了向合作要效益,吸引规模化企业入驻的发展方向,为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提供稳定、持久的保障。

村民在家门口的鑫兴服装有限公司工作。记者 韩婷 摄

2018年工作队和村党支部争取扶贫项目资金88万元,建成500平方米的乡村车间。经过不懈努力,村党支部与和田皮山县鑫兴服装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生产协议,鑫兴服装叶城分公司2018年正式落户康开其克村,村民在家门口找到就业岗位。

落户时村委会采取“筑巢引凤”的方法,给予三年免租金的政策优惠,给企业吃下“定心丸”,村、厂双方达成共识——“我投资建厂,你出设备技术,我帮助职工管理,你负责增产增收”。

记者走进村里的扶贫车间,一面鲜艳的党旗悬挂在正前方,百余面小红旗伴随着嗒嗒的机器声飘扬,200余名工人正熟练地操作机器,裁剪、穿针、走线……一切井然有序。据了解,目前服装车间带动本村及周边村组贫困劳动力170人就近就地就业,采取“总部+生产车间+农户”模式,实现劳务创收100余万元,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万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在土地再利用、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上持续用力,激发乡亲们的内生动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村民走上一条可以持续发展致富之路。”张洁说。

收获希望

生活大变样 “康村”奔小康

“今天是巴扎日,我的餐馆营业额1000多元,每个月净收入5000元没有问题!多亏了张书记,我还买了新车!”村民帕尔哈提·亚森一边忙着收拾餐具一边高兴地说。

两年前,他还是个贫困户,村里“十小店铺”开业以来,帕尔哈提在工作队帮扶下开起了餐馆,短短两年时间,从一个家庭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的贫困户,成为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的富裕户。

“我现在主要给洛克乡供馕,下一步打算扩大销售范围。”依比布拉·阿布都卡地尔以前有一个不足10平米的露天小馕坑,在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扶持引导帮助下,发展到现在500平米的“康小康”果木馕主题餐厅,年盈利30余万元。

康开其克村注册了“康小康(寓意是康开其克村奔小康)”品牌,第一书记还代表村“两委”与上海联达物流签订帮扶共建协议,有了乐观的发展前景。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康开其克村的贫困发生率从50.3%降至0.89%,达到整村退出贫困村目标。村集体收入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2019年村集体增收达23万余元,2020年预计突破30万。一个昔日的深度贫困村,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精心打造下旧貌换新颜。

“我想让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都回来看看,我们有了家门口的企业,有了一支能力突出的村干部队伍,等待下半年国验通过后,全村人将迈着坚定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步伐和全国人民同步奔入小康,我们还要继续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子。”张洁信心满满地说道。

走在康开其克村宽阔整洁的道路上,道路两边民房整齐划一排列开,道路两旁村民自发种植的万寿菊在夕阳下格外鲜艳。摘掉了穷帽子,康开其克村正满怀希望,大步走在奔向小康的路上。

(责编:杨睿、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