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王建:做好科技創新工作,助力新疆電網高質量發展

2022年12月02日00:19 |
小字號

11月25日,開發建設新疆獎章獲得者王建,正在江蘇省南京市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雙創中心對孵化項目的驗收材料進行審核檢查和意見反饋,這是他來這裡學習鍛煉的第197天。他雖然人在江蘇,但始終牽挂著國網新疆電科院的工作。

2012年8月1日,王建正式入職國網新疆電科院,從事電網一次設備診斷性試驗工作。過去的十年,是他不斷成長與進步的十年,從專責技術員到如今雙創技術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電網越來越智慧,每年都有新的技術迭代和完善,這也要求我不能停下學習和創新的腳步。”王建說。

“在試驗中精進技術”

“我入職時,主要從事現場電網一次設備交接試驗工作,正好趕上新疆電網迅速發展,當時新疆電網新建的輸變電工程很多,有很多的試驗檢測工作需要開展,大部分時間我和同事們都在變電站現場開展各類試驗檢測工作。”王建說,我是在一次次現場試驗中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的。

2012年的冬天,他和同屆的新員工跟隨伊力扎提師傅一起到阿拉爾盛源電廠開展一次設備交接試驗。

伊力扎提師傅告訴他,變電站的一次設備涉及到發電、輸電、配電各個方面,是電網中最重要的硬件設施,任何一個設備的故障都有可能導致整個電網異常甚至癱瘓。

在零下20多度的嚴寒天氣裡,他們坐車1000多公裡,花了兩天時間才抵達目的地。

寒冬的電廠飄著雪,“雪太厚了,我們得先把積雪清理完,才能有地方組裝試驗設備。”師傅伊力扎提說。

王建穿著新配發的冬季棉服和師傅一起清理積雪、安裝設備后開始進行試驗。師傅一遍熟練的操作著設備,一邊告訴他們,變壓器和高壓開關是輸變電工程最重要的設備,要認真檢測他們的健康狀態,對於存在隱患和發生故障的設備,一定要全面、正確地分析它們故障的原因,根據具體的故障原因有針對性的進行檢修。

試驗結束后,大家手腳冰凍得僵硬,睫毛上結了很重的霜,師傅找到一個廢舊油桶和一些枯樹枝,架起簡易火盆讓大家烤火,大家一邊取暖一邊回顧試驗流程、總結注意事項。

這試驗對於初出茅廬的王建來說,不僅讓他明白了電網一次設備交接試驗對整個電網發展的重要性,隨著一次次的現場試驗,也不斷提高著他電網設備試驗檢測技能和設備管理水平。

“這麼多年,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次試驗結束后,都要回過頭來再梳理一遍,總結實驗中的不足之處,下次再進行試驗的時候就能得心應手,技術水平也會更加精進。”王建說。

十年來,他和同事們一道參與了±800千伏天山換流站設備的特交試驗工作,保障了西天山環網的建設投運﹔完成了±1100千伏昌吉換流站一次設備特殊性交接試驗和調試工作以及換流站兩次調試期間的直流偏磁測試工作,累計完成避雷器、GIS等150多台次設備試驗,發現並消除電網設備內絕緣故障等缺陷200余項,為保障“疆電外送”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貢獻力量。

“努力不會被辜負”

2013年5月,王建和同事一起到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樞紐變電站——博樂市220千伏皇宮變電站,完成檢測主變壓器繞阻變形檢測工作。

檢測前,必須要先拉閘停電,才能爬上變壓器進行檢測。而一次檢測加上設備停電操作、引線拆接等工作,大概需要停電七八個小時,那次檢測給當地企業和老百姓得正常用電帶來了嚴重影響。

回來之后,王建一直在琢磨“如何保証在設備不停電的情況下,完成主變壓器繞阻變形檢測呢?”他把這個想法和同事進行了探討,大家都認為這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可王建卻認為對於電網發展來說,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從那之后,王建除了常規工作外,把精力都用在了研究線圈類設備繞阻變形帶電檢測技術上。從設計方案到可行性論証,從仿真分析到現場試驗,他結合自己在讀研時學到的脈沖功率技術方面的知識,聯合高校研制出了信號注入、測量保護電路、前端傳感器等一系列應用於繞阻變形帶電檢測中的裝備。一次又一次進行試驗嘗試和數據分析,失敗一遍再來一遍,不知在實驗室他度過了多少個這樣的日夜……

王建說:“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敗打敗,這次不成還有下一次,還有下下次……”

終於,在王建的不懈努力下,他負責的線圈類設備繞組變形帶電檢測技術在750千伏烏北變電站試驗成功,該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線圈類設備繞組變形由停電檢測到帶電檢測的技術空白。

2019年1月,此項技術創新被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第五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

“篤行十載結碩果”

十年來,經過一代代新疆電網人的努力,新疆電網實現了質的飛躍,源源不斷的電能不僅滿足了天山南北用能需求,還將富余電能外送華東、華中等地區,而王建也在新疆電網的高速發展中脫穎而出,成為電網青年員工中的骨干力量。

十年間,王建超前五年開展了特高壓基地建設規劃,為新疆電力基礎試驗研究能力建設建言獻策。歷時3年參與完成新疆公司首個國網聯合實驗室籌建取得命名,歷時6年成功申報新疆極端環境輸變電設備運行與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自治區級實驗室),為自治區的能源事業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他先后參與IEC SEG 13——極端環境輸變電設備國際標准評估組的組建,承擔大溫差/高溫/強紫外國內工作組相關工作,參與建成了吐魯番高干熱試驗基地,為電工材料的極端環境適應性研究建立了試驗平台。

同時,王建作為科技攻關團隊負責人,積極培養團隊人才,先后培養1名博士,3名碩士研究生,6名高級工程師以及5名公司各級專家人才。

現如今,王建作為公司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工作的一名負責人,轉入到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工作領域,他帶領團隊迅速建機制、通路徑、定措施、促服務,全力保障能源互聯網雙創示范中心正常運營、快速發展,全力推進公司成果孵化轉化工作不斷前進。

在近一年多時間裡,王建帶領團隊促成國網新疆電科院多項科技創新成果實現轉化應用,並服務全疆電網兄弟單位完成成果孵化25項,支撐公司實現成果轉讓轉化40多項,累計實現促成公司成果轉移轉化1000多萬元。

“這十年,是我和新疆電網一起成長的十年”。王建說,這十年,我錘煉了自己作為一名新疆電網人勇挑重擔、頑強拼搏的意志,見証了新疆電網由薄弱到堅強再到智能,見証了電網運維水平的飛速提升。作為一名電力工作者,我將繼續立足本職崗位和技術領域,堅持鑽研專業技術,全力做好科技創新工作和科研成果孵化轉化技術服務,助力新疆電網高質量發展。(王江平 李勻)

來源:國網新疆電力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