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烏魯木齊供電:“所”在最前沿 用心為民生
供電所是國家電網為民服務的最前沿,沐風櫛雨十年間,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的38個供電所,為這座城市的電力客戶提供著網格化優質供電服務保障。
十年來,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各供電所深刻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優環境,強服務,持續優化電力營商環境,不斷完善提升管家式供電服務,並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低碳為目標不斷發展,高效辦好為民服務的每一件事,全力以赴擦亮國家電網品牌形象。
堅持創新 建設數字化新型低壓配電網
7月19日,烈日當空,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文化宮供電所所長、黨員王健正在在奇台路智慧台區現場檢查著設備運行情況,汗水順著他臉頰、脖子一股腦兒往下流,但他並沒有因為天氣炎熱而有絲毫的懈怠,今年6月底,由文化宮供電所負責的三台數字化示范台區改造工程圓滿完工,開啟了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數字化新型低壓配電網建設的全新篇章。
2022年3月,文化宮供電所成立奇台路數字化新型低壓配電網建設黨員攻堅小組,由王健擔任組長。
針對“老城”區低壓配電網缺乏數字化應用管控、重過載、低電壓、線損異常、故障停電、三相不平衡等痛點難點問題,黨員攻堅小組成員以“黨建+科技創新”為主線,化被動為主動,討論完善方案,制定工藝標准,對接廠家施工,促進專業理論與實踐融合,通過不斷的技術攻關和調試修正,打通數字電網建設的“最后一公裡”,將智能化建設延伸至電表客戶端。
歷時4個月,王健帶領黨員攻堅小組完成了三個數字化示范台區的改造,創新性建成的全國首個數字化新型低壓配電網,更是實現了從末端的傳感器到故障隔離供電恢復終端的物聯數據通信,將平均停電故障時長由原來的6-10小時下降至3秒。實現失電秒級自愈、不停電合環倒負荷、非故障段負荷自動轉移等功能,大幅提升了老城區配網的智能化水平。
“我們做餐飲的,最怕的就是停電,不僅會影響營業,還會導致冰箱儲存的食材受損,現在我們這裡配電網改造完,停電幾乎對我們沒有影響了,感覺瞬間就恢復了用電。”河谷人家家常菜飯店老板薛振虎說。
文化宮供電所客戶經理走訪奇台路轄區居民,了解數字化新型低壓配電網建設后的用電體驗,本次奇台路數字化新型低壓配電網建設共涉及電力用戶229戶,均可充分享受數字化配網建設后低壓故障秒級自愈的用電體驗。
優質服務 “電”亮新疆國際大巴扎
新疆國際大巴扎是新疆著名旅游觀光景區,具有“新疆之窗”的美稱。為做好民族特色景區供電服務,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幸福供電所充分發揮“黨建優勢”“區域優勢”,用心做好“電管家”,把優質服務辦到群眾心坎上。
為提高景區的供電可靠性,幸福供電所深入分析線路供電范圍、負荷特征等現狀,逐線梳理站線關系,理順供電區域和聯絡,並拓展至臨近道路線路,明確供電單元定位,通過合理調整線段負荷,形成獨立供電單元,破解配電線路復雜、關系雜亂等問題。並同步開展低電壓、重過載、頻繁停電監測及治理,提升景區內商戶用電可靠性。
在7-10月的旅游高峰期,幸福供電所充分發揮供電所黨支部的堡壘作用,由黨員服務隊對周邊商戶進行安全用電知識的宣貫,定期有序對轄區供電線路的供電設備展開“地毯式”排查,做到提前消缺,避免旅游旺季期間用電負荷突增給電網安全運行帶來隱患,為旅游業發展賦能。
“現在所有杆線入地,排列整齊,不但方便公司管理,也方便民、商用電問題的排查。”幸福供電所高級客戶經理、黨員服務隊隊員伊力亞爾·艾爾肯在對大巴扎景區商戶用電檢查時說道。
為“點亮”新疆國際大巴扎的名片,幸福供電所黨支部成立大巴扎全電景區建設專項工作小組,最大程度做好與各方的溝通和交流,配合公司,依托市政靚化入地改造工程,完成了大巴扎周邊周邊3平方千米區域的配電網網架優化,新建1座智能核心開閉所,並重新進行網架重構,建成7組標准電纜環網,配電網運行靈活性、可靠性顯著提升。此外,通過新建6座箱變打造“全電”綠色景區,改造景區內沿街商戶低壓配電網,實現居民與商鋪用電分離,滿足了大巴扎核心區內“全電”餐飲用能需要,助力“低碳”綠色發展,得到廣大商戶的好評。
黨建引領 線損攻堅百分百
“去年開展的‘黨建+線損攻堅’活動是我們供電所線損管理成功的基石,那時我們西山供電所黨支部人均每天走30000多步,把線路的問題都‘跑’了出來。”回憶起線損治理的日子,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城區第一供電中心西山供電所高級客戶經理、黨員戚慧記憶猶新。
2021年6月至8月,為了改變西山片區台區線損高,線路故障多的問題,由城區第一供電中心黨總支部組織,西山供電所黨支部牽頭開展了“黨建+線損攻堅”活動,全體黨員帶頭放棄周末休息時間,把支部戰斗堡壘筑在線損攻堅一線,到現場依次核對戶表關系,核查竊電漏電,巡查線路缺陷,嚴查“跑、冒、滴、漏”現象。經過3個月的努力,西山供電所190個台區中,92%的台區達到了經濟運行的標准。
近年來,西山供電所負責供電服務的用戶數量逐年增多,線路台區運維工作日益繁重。經過摸索,該供電所在“人人頭上有指標,人人肩上扛重擔”的工作制度下創新提出“黨建+小組配合”模式。在出現線路故障或高損的情況下,4名黨員帶領4個工作小組開展故障處理工作。一個營銷小組和一個生產小組結合為一大組,黨員發揮引領作用,在各項任務中相互學習、配合。這樣既優化了人員配置,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彌補了員工在自己不擅長領域的技能,真正意義上做到“營配業務一體化”。
通過“黨建+”活動引領,西山供電所台區線損指標有了顯著提升,實現了從65%到100%的突破。2020年,西山供電所成為新疆首個獲得國網線損“百強供電所”稱號的供電所。2021年,該供電所全年營銷線損專業平均水平保持全疆第一。2022年9月,西山供電所第12次被評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同期線損管理“百強供電所”。
十年光陰,隻爭朝夕。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廣大干部職工將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奮力拼搏、真抓實干,提高站位,持續扎根一線、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全力以赴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用電需要。(馬小峻、鮮文淵)
來源:國網新疆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