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左熱古麗·尼亞孜:扎根荒漠戈壁,做好超高壓電網運維

2022年10月03日15:53 |
小字號

“我們要盡量優化操作步驟,提高操作效率,縮短停送電操作時間。”9月28日,黨的二十大代表、國網新疆超高壓分公司變電運維二中心750千伏吐魯番變電運維班班長左熱古麗·尼亞孜帶著班組成員對新修訂的《典型操作票》初稿進行討論分析,並提出修改意見,確保電網設備操作流程運行高效。

左熱古麗·尼亞孜與站內員工進行后台監控機信息核對工作。周廣科攝

新疆地域遼闊,疆內各變電站多處於荒漠戈壁或是自然環境惡劣的地理位置。左熱古麗·尼亞孜參加工作25年來,一直堅守在位於荒漠戈壁的變電站中,在電網運維一線工作。2007年,她調至籌建的國網新疆超高壓分公司,開始從事超高壓變電站運維,先后參與了750千伏烏北、吐魯番、鳳凰、達坂城5座750千伏變電站的驗收投運及運維工作,參與完成了《事故處理預案》《現場規程》《兩票管理規范》等300余個規章規程的編制修訂,為新疆750千伏電網的運維管理奠定了基礎。

2015年,750千伏吐魯番變電站進行雙母雙分段改造及主變增容擴建工作。這座變電站連接新疆東、西、北部電網,是座樞紐變電站,也是新疆主網連接“疆電外送”通道的重要節點,實施改造工程對補強電網,提升斷面輸送能力意義重大。

7月的吐魯番驕陽似火,地表溫度高達70℃。左熱古麗·尼亞孜按照工作要求,一邊開展設備改造,一邊做好運維保障。雖然根據戶外氣溫調整了工作時間,一天工作下來,工作服還是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她連續工作了一個月,皮膚黑了,嘴角裂了,工作服磨破了,鞋底也被燙掉過,但仍然出色地完成了改造任務。也從那時起,她留在了“火洲”吐魯番。

“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學無止境”。這是左熱古麗·尼亞孜的工作信條。她注重創新和傳幫帶工作。新疆的春季沙塵大,變電站設備上很容易造成沙塵堆積。按照運維工作要求,必須等到設備停電才能清掃。為了不影響設備可靠性,減少停電時間,她就帶著團隊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開展創新研發工作。在研發過程中,徒弟劉劍對這項工作特別感興趣,她就耐心地向他講解設備原理、核心問題、具體做法。經過啟發,劉劍提出了“使用絕緣杆作為核心設備的一部分來解決絕緣問題”的研發思路。通過上百次的模擬和嘗試,最終他們制作了“不停電清掃主變防塵網裝置”,解決了這類問題。

多年來,左熱古麗·尼亞孜帶領團隊,獲得全國電力行業QC二等獎1項,自治區QC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中電聯管理創新一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9項。以她名字命名的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被評為“自治區級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

2021年夏季,吐魯番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為保障變電站安全生產,左熱古麗·尼亞孜和同事們在變電站內實行封閉管理。一天,變電站后台提示高壓電抗器數據異常。這是保障輸送電壓穩定的重要設備,如果出現故障將會影響整個變電站生產。往常,如果收到后台提示,隻需要把異常信息報送至公司,就會有專業的維修人員來進行檢修。可受疫情影響,維修人員不能短時間到達現場。

左熱古麗·尼亞孜當即決定:“我們自己做實驗,判斷是誤發還是有異常。”他們經過實驗排查,最后判定是設備異常,立刻採取相關措施,保障了變電站的安全運行。

750千伏吐魯番變電站員工中,有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回族、滿族、漢族等多個民族。左熱古麗·尼亞孜常說:“我們每天在一個鍋裡吃飯,雖沒有血緣關系,但情比血濃。”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變電站運維人員已經封閉在站近200天,每次她都帶頭留守,一邊做好團結工作,一邊守護電網安全,開導大家思想,營造和諧“小家”。大家都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團結協作,成為一個奮進的集體。

2022年6月,得知自己當選自治區出席黨的二十大代表后,左熱古麗·尼亞孜說:“這是黨組織給予的信任和榮譽,我定當擔起責任、不辱使命,更好地做好電網運維工作,回報社會。”目前,她正積極進行大會前的准備。(余艷春 李曉雯)

來源: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

(責編:陳新輝、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