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興灘派出所戶籍室:見“人間百態” 解群眾困難
說起派出所戶籍室,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辦身份証、辦戶口等業務﹔但戶籍室的工作並不簡單,它背后承載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服務宗旨、承載著百姓對公安工作的殷切期望與信任。
解決困難多一點 群眾難題少一點
因歷史原因造成的“黑戶”、長期未辦理二代身份証或離鄉多年戶口被注銷……但不管哪一類問題,對戶口補錄來說注定困難重重﹔而群眾言語中透露的無奈,眼神中充滿的期盼,成為車排子墾區公安局蘇興灘派出所戶籍室每一位工作人員全力以赴的決心、不畏艱難的底氣、迎難而上的勇氣。
居住在一二七團的安徽省宿州市桃溝鄉馬圩村村民馬某某,因出生漏報,當了75年的“黑戶”。年屆古稀,他唯一的願望就是能返回故土。
戶籍民警詳細了解了老人的信息和社會經歷,並按照老人的模糊記憶進行歸屬地查詢,最終在克服了口音誤差、重復地名、地區合並、行政管理重新規劃等各種困難后,確定了老人戶籍地管轄派出所,並通過網上查詢找到了聯系電話。就這樣,從大西北到東南,橫跨三千多公裡國土,素未謀面的兩地戶籍民警聯手為老人補錄戶口。經過長達數十幾次的溝通,扎實的走訪調查,馬某某的戶口終於補錄成功。馬某某給派出所送來了一面錦旗,以表達感激之情。這是蘇興灘派出所戶籍室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或鼎力協助異地警方查詢補錄戶口工作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戶籍民警針對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8人,數據的背后,是日復一日的全力以赴,既要切實保障公民登記戶口的權利和義務,又要確保全國戶口和居民身份証號碼的准確性、唯一性、權威性,為此,民警們開展了大量詳實的核查工作。
民警做得多一點 群眾跑腿少一點
“這是我們戶籍民警的電話和微信,后續您有任何疑問可以隨時咨詢。”這句話已經成為蘇興灘派出所戶籍室工作人員每辦完一筆業務都會對群眾說的“口頭禪”。簡單的語句背后是為民服務“零距離”的體現。戶籍民警更是轄區各連隊、社區微信群的群成員,平日裡戶口上存在的普遍問題、最新政策、流程,都會在群裡和大家交流。不管是夜晚還是周末、節假日,群眾有所呼,民警必有應。
為了最大程度便民利民,蘇興灘派出所戶籍室推出“材料齊全一次辦﹔群眾困難我幫辦﹔群眾著急隨時辦﹔距離太遠網上辦﹔行動不便上門辦”的五辦便民措施,“五辦”便民措施不單單是句口號,更是一個承諾、一項服務標准!攜設備進養老院、進小區、下連隊,揣著剛到的新身份証走街入巷,帶著材料奔波於派出所與郵局兩點一線﹔防詐騙、防中毒宣傳點也有他們的身影。走出戶籍室,隻為民警多做一點,讓群眾少跑一點。久而久之,前來大廳辦理業務的群眾人數少了,但民警跑腿郵寄快遞的次數多了,上門次數多了,線上解疑答惑次數多了。
服務態度好一點 群眾滿意多一點
“有意見簿嗎?我要提意見!”剛辦完業務的馬大爺大聲“抱怨”,其實馬大爺並非真正要提意見,而是要對戶籍室民輔警認真辦理業務、熱情服務、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給予表揚。馬大爺在現場認真寫下“服務好、態度好、工作效率高”等文字后,才謝別戶籍室民輔警。
雖僅有隻言片語,但字裡行間流露著群眾對民輔警工作的高度肯定。因熱情服務深受群眾贊譽的事已是屢見不鮮,贊譽形式也是豐富多樣,有豎大拇指表揚的,有通過短信、微信“深情告白”的,有通過郵寄跨省寄錦旗的、有送瓜、送酸奶、送洗發水的。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良好的口碑背后是蘇興灘派出所戶籍室民輔警把自己置身於群眾之中,眼裡看得見群眾、心裡裝得下群眾、行動上為了群眾的生動體現。
公安派出所的戶籍室,濃縮著世間百態——這裡有父母為新生兒登記戶口的歡喜,有年輕人喜結連理的幸福,有為逝去的親人注銷戶口的悲傷,也有為親人辦理戶口遷出時的不舍與無奈。面對群眾的歡喜與幸福,戶籍室民輔警總會毫不吝嗇地為他們送上最真誠的祝福﹔面對群眾的悲傷與無奈,戶籍室民輔警總會以“鄰家小妹”“鄰家朋友”的姿態嘮家常,在你一言我一言的閑聊中,安撫群眾情緒。
戶籍室的“人間百態”寫不盡、道不完。車排子墾區公安局蘇興灘派出所始終堅信,群眾心中有杆秤,以人民群眾的好口碑為追求,盡心盡力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定能收獲百姓沉甸甸的信任。(陳露 呂旺友 白楊程 劉備)
來源:胡楊融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