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新疆馕走上融合發展之路

2021年10月24日11:01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疆馕走上融合發展之路

馕,這種人人熟知的美食,正在新疆發展成為一個讓人驚艷的產業。

短短幾年時間,用“融合”發展的理念,小馕餅變身為蓬勃發展的大產業,從單一的傳統美食“進化”為穩定就業、帶動增收的可靠支點,在現代產業發展的快車道上展現出獨特魅力和潛力。

“融合”現代食品工業

歷史悠久的馕,要在現代產業發展的快車道上平穩前行,僅靠一爐炭火和打馕師傅的叫賣是遠遠不夠的。

10月初,新疆馕產業(天津)推介會暨特色農產品交易會在天津市成功舉辦,200余種新疆馕系列產品集中亮相展會。交易會現場購銷兩旺,各類經過加工改良的馕產品,收獲大量訂單。

“我們用標准化流程生產馕,每個馕100克,獨立包裝,品質一致。”新疆艾力努爾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銷售人員段繼昌介紹,經過加工和包裝的馕可保質90天,交易會期間每天銷售2500余個,遠超預期。

從原料、形狀各具特色,到口味、功能各有不同,新疆馕的“花樣”越來越多,更好地迎合了不同消費者需求,小馕坑有了現代食品工業的模樣。

近年來,新疆各地積極引進龍頭企業、扶優扶強骨干企業、培育優勢企業,一批發揮地方優勢、創新合作模式、帶動效應顯著的打馕合作社成立運營,各類市場主體競相發展,馕產業的集中度不斷提升。目前,全疆有10余家生產各類休閑食品馕的生產企業實現了工業化、規模化、自動化生產。

截至今年6月,全疆已建成各類馕產業園區63個,馕專業生產加工企業達510余家,形成規模的打馕合作社460余家,全疆日產馕約1658噸,馕的生產能力與產業化、規模化經營水平實現了同步提升。

“融合”上下游產業

今年“十一”假期,到3A級旅游景區喀什市馕文化園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游客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馕的制作過程,更能感受新疆馕文化的歷史變遷。在欣賞新疆特色民族舞蹈表演的同時品味各種馕產品和特色美食,以馕為媒介,與新疆特色來一場美麗邂逅。

如今,隨著馕產業發展逐步進入快車道,馕產業規模從小到大,過去路邊的小馕坑也隨之成長為一座座各具特色的馕產業園。馕也從單純的傳統美食成為與工業、旅游、文化相結合多元化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

今年,烏魯木齊市馕文化產業園進行了升級改造,以“工業+旅游+文化”模式打造馕產業園,按照“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的標准,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主食馕工業化產業體系,吸引50家企業入駐園區,擁有馕坑1700多個,為馕產業的健康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目前,全疆馕產業發展已逐步實現“鏈接一產、立足二產、牽手三產”,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帶動農副產品加工銷售等方面發揮出積極作用。

“融合”群眾生產生活

“過去和妻子圍著家裡的小馕坑轉,一天才能打150個馕,一個月收入2000多元。”柯坪縣玉爾其鄉托瑪艾日克村村民吾拉木·木旦力甫說,如今他每天可以制作近700個薄皮馕,月收入8000多元。

這兩年,托瑪艾日克村組建了打馕合作社,建起了馕產業園,引進了現代化打馕設備,實現了流水作業,大幅提高了馕的生產效率,帶動百余名村民實現就業。

如今,得益於“融合”帶來的紅利,馕產業在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方面發揮出積極作用,在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也為產業長期發展筑牢了基礎。

“目前企業日產馕5萬余個,年產值近5000萬元。”新疆艾力努爾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阿地力江·尼牙孜說,企業通過構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實施綠色有機糧食基地建設,每年可通過訂單收購綠色、有機小麥6000多噸,直接受益農戶2600余戶。馕產業的良性發展,讓當地小麥資源能夠更好地開發和轉化,實現由原料優勢向產品優勢和經濟優勢轉變。

產業健康發展帶來了更強的輻射帶動能力。據統計,目前,全疆馕產業吸納就業13萬余人,其中帶動南疆四地州就業7萬余人﹔全疆已有10萬余戶家庭通過打馕實現了脫貧致富。“融合”發展中的馕產業,正逐步成為與群眾生活聯系緊密,帶動增收效果顯著的大產業。(劉毅)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