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全面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07日 10 版)
圖①:新疆天誠益達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的員工在生產線上工作。資料圖片 |
一師阿拉爾市三團甘泉鎮
大漠邊沿崛起“核桃之鄉”
本報記者 楊明方 本報通訊員 石繼良
初夏時節,走進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三團甘泉鎮,放眼望去,一邊是浩瀚無邊的大沙漠,一邊是連線成片的核桃園,沙漠邊緣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
三團甘泉鎮位於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北邊緣,光熱資源豐富。近年來,三團甘泉鎮通過打造核桃小鎮,構建生產、冷鏈貯藏、加工、銷售全產業鏈,走出一條核桃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2020年,三團甘泉鎮的核桃種植面積達8萬畝,產量3萬余噸,總產值4.5億元。三團甘泉鎮成為南疆優質薄皮核桃主產區,被譽為“核桃之鄉”。
“我們組織技術人員到各個社員地裡進行指導,從種植環節開始把好產品質量關。”阿拉爾豫興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紀領說,合作社成立之初隻有社員5戶,現在已發展到50多戶。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可以帶動核桃產業健康發展。目前,三團甘泉鎮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9家。
“健全核桃全產業鏈,關鍵要有農業龍頭企業引領。”三團黨委常委、副團長王棏介紹,截至目前,三團甘泉鎮已有浙疆果業、六田果業、佳林果業等11家企業入駐。
4月29日,王棏專程來到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黨委副書記、副政委,浙江省援疆指揮部黨委副書記、副指揮長王忠民的辦公室,匯報三團甘泉鎮建設核桃小鎮的做法,尋求支持。王忠民當即拿起電話,邀請遠在浙江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三團甘泉鎮投資設廠。
“農業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既要強種植,還要強加工,強銷售,才能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塔裡木大學植物科學學院教授張銳說。
三師圖木舒克市攜手巴楚縣
融合發展惠澤各族群眾
本報記者 胡仁巴 本報通訊員 奉正雲
在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新疆天潤唐王城乳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吐熱依賽姆·羅克曼正在生產線上忙碌著。
20公裡外,喀什地區巴楚縣恰爾巴格鄉4村村民熱合買提·依明也靠這家新投產的企業增收致富。“我養了4頭奶牛,每天定時會有人來拉鮮奶。”
吐熱依賽姆和熱合買提的經歷,是三師圖木舒克市與喀什地區巴楚縣進行兵地融合、共同發展的縮影。
“三師圖木舒克市與相鄰的巴楚縣擁有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師市引進兵團第十二師的乳品項目,促進當地肉牛養殖產業發展。”三師圖木舒克市黨委書記、政委李震國說。
今年3月30日,總投資近3億元的新疆天潤唐王城乳品有限公司天潤唐王城乳品項目在三師圖木舒克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面投產。3月31日,巴楚縣與新疆天潤唐王城乳品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5000頭奶牛養殖場項目奠基。
“這一兵地融合發展項目的建設,將有助於巴楚縣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相關產業人員就業。”巴楚縣委書記藥寧說。
新疆天潤唐王城乳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曉春介紹,該企業已開始惠及兵地各族群眾。目前,在該公司工作的巴楚縣青年佔企業總員工的40%,加上其他崗位吸納的本地員工,本地員工佔比達45%。項目全部投產后,將形成種植、養殖、包裝、物流、銷售等全產業鏈,預計帶動就業3000人。
多年來,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以建設三師圖木舒克市與巴楚縣兵地融合發展試驗區示范區為工作重點,堅持“大規劃、小切口,先易后難、先經濟后其他”的原則,凝心聚力深化市縣融合發展。
六師五家渠市芳草湖農場
種植合作社 發揮大作用
本報記者 胡仁巴
初夏,在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萬頃棉田一望無垠。“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勁頭越來越足!”說起這幾年改革釋放的紅利,六師五家渠市芳草湖農場眾合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忠和喜上眉梢。
2017年,兵團啟動團場綜合配套改革。作為改革試點,六師五家渠市率先全面取消“五統一”(統一種植計劃、統一農資採供、統一產品收購、統一農機作業層次和收費標准、統一技術指導),改變大包大攬的行政命令管理模式。通過土地確權登記頒証,職工更有干勁了。同時,團場鼓勵職工能人牽頭創辦農工專業合作社。
“棉花種植要成規模、集約化經營、抱團闖市場,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王忠和說,2019年初,他帶領連隊職工成立合作社,如今,入社土地近9000畝,社員由起初的11人增加到85人。
“加入合作社后,不但可以降低種子和化肥的成本,還享受全程免費技術指導和專業化農機服務。”合作社職工張存蘭說。
得到大家信任后,王忠和的干勁更足了。他自掏腰包,請石河子大學的專家到連隊為職工講授農業管理技術和合作社運行知識。去年整個冬季,他都和社員一起聯系訂單,提前訂購農資。疫情防控期間,為將損失降到最低,王忠和帶領大家成立互助小組,為居家隔離和集中隔離人員代種代管,確保合作社社員收入不受影響。
王忠和說:“我相信,種植合作社一定會越辦越好。”
八師石河子市
老舊小區改造造福廣大居民
本報記者 李亞楠
在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東城街道,記者遇見63社區居民潘進學時,他正在小區步棧道上散步。“新地磚鋪的路面開闊、豁亮,讓人看著就舒服。”潘進學笑著說。
2020年4月,63社區被納入八師石河子市老舊小區改造范圍,年底前完成改造。潘進學介紹,改造后,樓體間纏繞的弱電線沒有了,小區主路上的變壓器讓道了,坑窪的路面也修建成一條條平整的柏油路,被違建佔用的地塊上建成了整潔、舒心的小廣場。
老舊小區改造贏得居民認可,得力於改造中群眾唱主角、民意當標尺。63社區改造啟動以來,相關部門召開了12場協調會,向社區黨員和居民代表宣講施工細節和施工要求,還成立了15人的義務監督員隊伍。
2019年起,八師石河子市啟動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截至2020年底,完成43個小區改造,惠及29.2萬人。今年3月,剩余13個老舊小區整體改造工程同時動工,預計10月將全部改造結束。如今,綠地建好了、道路暢通了、管網更新了、停車位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不斷提升。
老舊小區改造后如何持久造福廣大居民?“三分建、七分管。”八師石河子市黨委書記、政委董沂峰表示,師市倡導在已改造完成的老舊小區成立自治委員會,組成以熱心居民、老黨員、老干部為主要力量的自治和監督小組,並在社區居民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制定“樓規民約”﹔通過社區居委會、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動,完善小區自治管理。
河南援疆助力第十三師
黨建結對促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阿爾達克
兵團第十三師火箭農場前進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彥斌比往常更忙了。“3月份我到河南濟源市參加了黨建專題培訓班,回來后列了一長串工作計劃。這不,我們正忙著一一落實呢!”
“黨建專題培訓班上,大家相互交流經驗。我們社區新組建的‘6點半’課堂,就是從濟源北海街道辦事處學來的,為社區的學生們提供了放學后的一個去處。”陳彥斌說。
“培訓班只是‘點對點’黨建結對共建系列活動中的一個。”河南援疆前指副總指揮、十三師黨委副書記楊建國介紹,2020年11月,河南省對口援疆十三師指揮部組織河南8個省轄市與兵團第十三師8個團場基層黨組織進行“點對點”結對共建,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河南三門峽市與十三師柳樹泉農場加強在合作社建設、旅游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精准對接,組織專業團隊赴柳樹泉考察,助力當地充分挖掘旅游資源。
河南商丘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將商丘名優特產“黑花生”引入十三師淖毛湖農場,極大增加了土地產出,拓寬了連隊職工增收致富的途徑。
十三師紅星一場紅橋社區學習借鑒河南新鄉輝縣市孟庄鎮、獲嘉縣亢村鎮等鄉鎮社區黨組織示范引領的先進經驗與做法,建立起用勞動積分兌換勞動成果的“幸福超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基層綜合治理體系。
“目前,結對雙方開展結對共建逐漸走向深入。”楊建國說,下一步,河南省對口援疆十三師指揮部將加強結對雙方溝通銜接,充分發揮雙方優勢,著力提升基層黨建水平,真正做到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援建、以高質量援建推動高質量發展。
十四師昆玉市四十七團老兵鎮
沙海老兵傳承紅色基因
本報記者 韓立群 本報通訊員 馬春燕
5月的南疆和田,沙棗花沁香怡人。來到兵團第十四師四十七團老兵鎮廣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高高矗立,彰顯著這座小鎮的紅色基因。
“我作為老兵的后代,有責任把沙海老兵的革命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在四十七團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館,講解員夏天深情解說著。
夏天的外公王有義就是一位扎根邊疆一輩子的沙海老兵。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軍五師十五團接到奔赴和田平叛剿匪的命令。1800余名官兵歷時18天,徒步近800公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威震敵膽。戰斗結束后,部隊官兵參與組建政權、減租反霸,一手拿鎬、一手拿槍,發展生產。此后,他們又響應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就地集體轉業,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開荒造田、屯墾戍邊、建設家園。許多老兵從此再沒離開這裡。
“那時,我外公他們沒有畜力,就自己手提肩扛﹔沒有機車,就自制獨輪車﹔沒有房屋,就挖地窩子住……硬是在浩瀚戈壁建了城鎮,栽了綠樹,在茫茫沙漠開墾出萬畝良田。”夏天說。
如今,四十七團老兵鎮已建成的4個居民小區都修建有人工湖,綠樹成蔭。“我們小時候住自己建的小平房。兄弟姐妹7個擠在一張床睡。現在,大家搬進了新樓房。”家住老兵鎮京昆小區的王青深有感觸地說。
在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四十七團老兵鎮充分發掘紅色資源,以紀念館、紀念碑、沙海老兵村、老兵驛站、老兵紀念園、將軍樹等景點構成紅色旅游線路,吸引疆內外游客接受沙海老兵精神的教育。今年1月至5月中旬,接待游客1.3萬人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