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各地大力發展畜牧產業帶動群眾脫貧增收——

畜禽養起來 農民富起來

2020年10月30日14:06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畜禽養起來 農民富起來

9月19日,員工在策勒縣策勒鄉巴什玉吉買村新疆幫幫兔農牧集團種兔養殖基地工作。該基地有種兔15萬隻,年出欄商品兔500萬隻以上,帶動60人穩定就業,其中貧困人口36人。 鄒懿 攝

9月21日,員工在於田縣加依鄉肉鴿養殖產業小區查看乳鴿長勢。該肉鴿養殖產業小區帶動當地88人實現就地就近穩定就業。 鄒懿 攝

在挂滿果實的棗樹下,吐爾洪·吾斯曼笑得很開心。位於新疆岳普湖縣也克先拜巴扎鎮烏蘇特村的紅棗地裡,這位林下養殖大戶訴說著自己的變化:“靠飼養喀什黑雞,我已經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現代化的圈舍裡,木塔力甫·托合提如孜笑得很燦爛。於田縣希吾勒鄉多胎肉羊擴繁場內,這位24歲的飼養員感嘆養殖模式之變:“規模化、標准化、科學化養殖,才能養出好品質的羊。”

青瓦白牆下,阿布都買那尼·米吉提笑得很自豪。在柯坪縣凱旋肉羊繁育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位理事長憧憬著未來:“養出品質更好的羊,讓更多人知道‘柯坪羊肉’。”

如今,發展畜牧產業正成為南疆各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

由散到聚 支柱產業快速發展

“目前,我們飯后討論最多的就是兔子,它可是我們的‘寶貝’。”10月15日,在策勒縣策勒鄉巴什玉吉買村的兔舍裡,村民帕塔姆汗·圖爾蓀尼亞孜邊查看小兔子的生長情況邊說。

和田地區氣候干燥少雨、牧草種植資源豐富,加之有國家和自治區產業扶持政策的支持,兔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迅速。像帕塔姆汗一樣通過養兔實現脫貧增收的人越來越多。

“以前我家靠種植傳統農作物維持生計,很羨慕那些養兔子掙錢的人。現在,有專門的技術員手把手教我,我也能養好兔子,掙上錢了。”一提起兔子,帕塔姆汗就贊不絕口,“我已經養了3批,每批150隻,純收入5000多元。今年還可以養一批。”

針對農戶不會養、不敢養兔子的現象,當地採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養殖模式,解除了養殖戶的后顧之憂。

兔產業只是和田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如今,和田地區已形成“十萬”級規模的驢產業、“百萬”級規模的羊產業、“千萬”級規模的雞鴨鵝兔鴿產業,“億”級規模的食用菌產業,帶動45.81萬人持續增收。

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鄉尤庫日塔瓦爾克斯克村村民熱孜萬古麗·艾山,是該村發展白鵝養殖產業的受益者。

“我不僅自己學會了養鵝技術,還給27戶村民分享養鵝經驗。”10月13日,熱孜萬古麗笑著說,“我現在養了300隻鵝,養鵝掙了錢,不僅不再向家裡要錢,還能給家人買東西,給自己添置首飾、化妝品。”

如今,畜牧產業扶貧項目的實施,正推動南疆畜牧業從家家戶戶散養模式向規模化、標准化養殖模式邁進。

由量到質 產業集群不斷壯大

通風透光、寬敞潔淨、經濟實用……10月13日,走進民豐縣尼雅鄉幸福村多胎羊聯合養殖場,現代化的圈舍映入眼帘。村民買托合提·買提卡斯木邊給羊喂飼料邊說:“我現在是村裡大企業的飼養員,羊吃什麼、怎麼養都是有標准的。”

近年來,尼雅鄉確定把發展多胎羊養殖作為主導產業,採取“支部+聯戶+基地”的形式,引導全鄉6個村3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聯合起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尼雅鄉幸福村多胎羊聯合養殖場負責人高偉告訴記者:“通過戶與戶、村與村聯合,帶動更多貧困戶參與多胎羊養殖,在解決養殖技術、養殖規模、成本投入、抵御風險等問題的同時,也極大激發了村民脫貧的內生動力,增強了他們奔小康的信心。”

面對和田人均僅有8分地、散種散養、質效低下的現實,和田地區把培育和發展畜牧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進一步優化畜禽產業布局,引進42家龍頭企業,通過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聯合體+基礎戶+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打造的工廠化、集約化、產業化現代畜牧業已具雛形。

說到柯坪縣喜羊羊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的湖羊,阿吾提·馬木提拍手稱贊。

阿吾提是柯坪縣蓋孜力克鎮帕遜村村民,2015年,他家領到了9隻扶貧羊,因為是產羔率高的湖羊,再加上科學喂養,2019年,湖羊給他家帶來3萬多元收入。如今,他牽頭成立了合作社,幫村民托管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2014年開始,浙江省湖州市援疆指揮部先后3次運送4600隻湖羊進疆。湖羊產業要發展,需要龍頭企業帶動,柯坪縣喜羊羊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2019年,該公司建成集屠宰、分割、加工為一體的牛羊肉屠宰加工廠,逐步建立起“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實現“柯坪羊肉”的品牌化經營。

如今,在南疆大地,在一個個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畜牧產業逐步形成集品種繁育、養殖屠宰、精深加工、包裝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格局,助力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由守到變 內生動力越來越強

這兩天,阿布迪拜爾·托合提有了一個新頭銜:艾則孜馬卡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這個頭銜來之不易。

阿布迪拜爾是和田縣布扎克鄉托乎拉村村民,一年前,他還是靠著1畝核桃地生活的農民。2019年3月,布扎克鄉引進新疆棗兔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后,“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積極宣傳並鼓勵村民發展兔產業,可祖輩都以種植農作物為生的阿布迪拜爾根本不願嘗試。

“沒養過兔子,怕養不活,還怕賣不出去掙不了錢,而且得每天照顧,太麻煩。”回憶以前,阿布迪拜爾略帶羞澀地說。

工作隊和村“兩委”挨家挨戶做工作,還帶著村民前往該公司免費學習養殖技術、了解公司管理模式,阿布迪拜爾決定試一試。結束半個月的培訓后,阿布迪拜爾家迎來了新“客人”——100隻種兔。當年,在技術員的幫助下,阿布迪拜爾掙了2.5萬元,成為村裡的“養兔達人”。

村民見阿布迪拜爾通過養兔增收,也想跟著養,但庭院空間小,缺乏勞動力成為阻力。為此,托乎拉村成立合作社,建了一座1200平方米的兔舍。“合作社吸納21家貧困戶,養了2000多隻兔子,今年收入預計能達到30萬元。”阿布迪拜爾說。

在和田縣,像阿布迪拜爾一樣嘗到養兔甜頭的農戶有2700余戶。從昔日的封閉保守到如今的開放進取,在一系列畜牧產業扶貧項目的帶動下,貧困群眾由“要我養”到“我要養”,有了自己的養殖小目標。

“我養的土雞主要吃林地裡的雜草和小虫子,再按科學比例喂一些玉米和豆粕,是真正的綠色無污染。今年預計養殖收入達10萬元。”喀什市英吾斯坦鄉吉格迪力克村村民卡德江·麥麥提依明說。

“在合作社養鴿子跟在家不一樣,飼料都是搭配好的,我已經掌握了科學養殖技術,每個月工資3000元。”洛浦縣多魯鄉墩阿孜瑪村平安家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飼養員庫地熱提汗·阿布都外力說。(拍熱扎提·阿不都)

(責編:陳新輝、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