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新疆频道

王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助力新疆电网高质量发展

2022年12月02日00:19 |
小字号

11月25日,开发建设新疆奖章获得者王建,正在江苏省南京市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对孵化项目的验收材料进行审核检查和意见反馈,这是他来这里学习锻炼的第197天。他虽然人在江苏,但始终牵挂着国网新疆电科院的工作。

2012年8月1日,王建正式入职国网新疆电科院,从事电网一次设备诊断性试验工作。过去的十年,是他不断成长与进步的十年,从专责技术员到如今双创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电网越来越智慧,每年都有新的技术迭代和完善,这也要求我不能停下学习和创新的脚步。”王建说。

“在试验中精进技术”

“我入职时,主要从事现场电网一次设备交接试验工作,正好赶上新疆电网迅速发展,当时新疆电网新建的输变电工程很多,有很多的试验检测工作需要开展,大部分时间我和同事们都在变电站现场开展各类试验检测工作。”王建说,我是在一次次现场试验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

2012年的冬天,他和同届的新员工跟随伊力扎提师傅一起到阿拉尔盛源电厂开展一次设备交接试验。

伊力扎提师傅告诉他,变电站的一次设备涉及到发电、输电、配电各个方面,是电网中最重要的硬件设施,任何一个设备的故障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电网异常甚至瘫痪。

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天气里,他们坐车1000多公里,花了两天时间才抵达目的地。

寒冬的电厂飘着雪,“雪太厚了,我们得先把积雪清理完,才能有地方组装试验设备。”师傅伊力扎提说。

王建穿着新配发的冬季棉服和师傅一起清理积雪、安装设备后开始进行试验。师傅一遍熟练的操作着设备,一边告诉他们,变压器和高压开关是输变电工程最重要的设备,要认真检测他们的健康状态,对于存在隐患和发生故障的设备,一定要全面、正确地分析它们故障的原因,根据具体的故障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检修。

试验结束后,大家手脚冰冻得僵硬,睫毛上结了很重的霜,师傅找到一个废旧油桶和一些枯树枝,架起简易火盆让大家烤火,大家一边取暖一边回顾试验流程、总结注意事项。

这试验对于初出茅庐的王建来说,不仅让他明白了电网一次设备交接试验对整个电网发展的重要性,随着一次次的现场试验,也不断提高着他电网设备试验检测技能和设备管理水平。

“这么多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试验结束后,都要回过头来再梳理一遍,总结实验中的不足之处,下次再进行试验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技术水平也会更加精进。”王建说。

十年来,他和同事们一道参与了±800千伏天山换流站设备的特交试验工作,保障了西天山环网的建设投运;完成了±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一次设备特殊性交接试验和调试工作以及换流站两次调试期间的直流偏磁测试工作,累计完成避雷器、GIS等150多台次设备试验,发现并消除电网设备内绝缘故障等缺陷200余项,为保障“疆电外送”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努力不会被辜负”

2013年5月,王建和同事一起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枢纽变电站——博乐市220千伏皇宫变电站,完成检测主变压器绕阻变形检测工作。

检测前,必须要先拉闸停电,才能爬上变压器进行检测。而一次检测加上设备停电操作、引线拆接等工作,大概需要停电七八个小时,那次检测给当地企业和老百姓得正常用电带来了严重影响。

回来之后,王建一直在琢磨“如何保证在设备不停电的情况下,完成主变压器绕阻变形检测呢?”他把这个想法和同事进行了探讨,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可王建却认为对于电网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那之后,王建除了常规工作外,把精力都用在了研究线圈类设备绕阻变形带电检测技术上。从设计方案到可行性论证,从仿真分析到现场试验,他结合自己在读研时学到的脉冲功率技术方面的知识,联合高校研制出了信号注入、测量保护电路、前端传感器等一系列应用于绕阻变形带电检测中的装备。一次又一次进行试验尝试和数据分析,失败一遍再来一遍,不知在实验室他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日夜……

王建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打败,这次不成还有下一次,还有下下次……”

终于,在王建的不懈努力下,他负责的线圈类设备绕组变形带电检测技术在750千伏乌北变电站试验成功,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线圈类设备绕组变形由停电检测到带电检测的技术空白。

2019年1月,此项技术创新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笃行十载结硕果”

十年来,经过一代代新疆电网人的努力,新疆电网实现了质的飞跃,源源不断的电能不仅满足了天山南北用能需求,还将富余电能外送华东、华中等地区,而王建也在新疆电网的高速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为电网青年员工中的骨干力量。

十年间,王建超前五年开展了特高压基地建设规划,为新疆电力基础试验研究能力建设建言献策。历时3年参与完成新疆公司首个国网联合实验室筹建取得命名,历时6年成功申报新疆极端环境输变电设备运行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实验室),为自治区的能源事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他先后参与IEC SEG 13——极端环境输变电设备国际标准评估组的组建,承担大温差/高温/强紫外国内工作组相关工作,参与建成了吐鲁番高干热试验基地,为电工材料的极端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立了试验平台。

同时,王建作为科技攻关团队负责人,积极培养团队人才,先后培养1名博士,3名硕士研究生,6名高级工程师以及5名公司各级专家人才。

现如今,王建作为公司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工作的一名负责人,转入到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工作领域,他带领团队迅速建机制、通路径、定措施、促服务,全力保障能源互联网双创示范中心正常运营、快速发展,全力推进公司成果孵化转化工作不断前进。

在近一年多时间里,王建带领团队促成国网新疆电科院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实现转化应用,并服务全疆电网兄弟单位完成成果孵化25项,支撑公司实现成果转让转化40多项,累计实现促成公司成果转移转化1000多万元。

“这十年,是我和新疆电网一起成长的十年”。王建说,这十年,我锤炼了自己作为一名新疆电网人勇挑重担、顽强拼搏的意志,见证了新疆电网由薄弱到坚强再到智能,见证了电网运维水平的飞速提升。作为一名电力工作者,我将继续立足本职岗位和技术领域,坚持钻研专业技术,全力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和科研成果孵化转化技术服务,助力新疆电网高质量发展。(王江平 李匀)

来源:国网新疆电力

(责编:杨睿、韩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