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疆:引进精准防控技术 实现林果产业健康发展
临近“五一”,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布扎克乡布扎克村的核桃林里,北京援疆干部、和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徐亮正在指导村民监测并清理桶型诱捕器捕捉到的有害生物成虫,“迎战”即将到来的卵孵化高峰期,进行药剂精准防控。
徐亮在观察诱芯诱捕虫子的数量。北京援疆供图
2021年,在北京援疆资金的支持下,徐亮和他的团队开展了“和田县核桃有害生物综合防控”项目,通过引进精准防控技术,使得和田县域内核桃采收期虫害发生率比2020年降低了12.19%,控制在1.67%以下,有效避免了病虫害的扩散蔓延,极大促进了受援地林果主导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
和田当地的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多年来,和田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农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并在县域内建成了全疆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场,实现了核桃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核桃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然而近些年来,有害生物导致核桃的产量与品质下降,影响了百姓收入。
“当地核桃害虫发生特点是适应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严重,防治难度较大。”2020年入疆伊始,徐亮就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参与到和田县的核桃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后,他发现和田县核桃害虫一年内有多个世代,每个世代存在多种虫态,需要针对不同虫态及其存在位置找到有效措施,实施精准防控,才能取得好的“疗效”,但当地在防治虫害的过程中未聚焦害虫发生规律,手段也相对单一,导致核桃“虫害发生率”居高不下。
为此,2021年初,徐亮申请了“和田县核桃有害生物综合防控”项目,并获得了北京援疆1300万元的资金支持。他充分协调后方资源,邀请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大兴区园林绿化局等林保专家赴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讨如何精准监测害虫发生规律以及将昆虫信息素诱芯产品引进和田使用。同时他还邀请新疆林果首席专家阿地力·沙塔尔教授团队来和田县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并多次同该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监测害虫发生规律。
林保专家赴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座谈。北京援疆供图
“当地核桃害虫一年发生2代,越冬代的羽化高峰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而且4月下旬产卵于叶片,5月上旬第1代幼虫危害树冠上层果实,6月下旬在树干上化蛹;第1代成虫羽化期则为7月上旬,8月上旬产卵于果实表面,8月中旬第2代幼虫开始危害,8月下旬第2代老熟幼虫转移到树干化蛹;9月上旬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2021年全年,通过连续监测,徐亮和专家团队逐步摸清了每个世代害虫的羽化高峰以及产卵及幼虫位置,并依据核桃害虫的发生规律,判定出防控关键时期及其位置,引进了生物、物理、化学手段相结合的高效措施,建立起虫害防控技术体系。
“我们采用绑扎布条诱集结合物理清园的方式清除树干和落果上的老熟幼虫和蛹;利用桶型诱捕器诱杀不同世代成虫;化学药剂主要用于防治卵以及刚孵化的1龄幼虫。”徐亮介绍说,除了采用“对症下药”的方式之外,他们还要求县域各乡镇加强核桃水肥管理增强树势、科学修剪以达到通风透光和壮枝结果的目的,通过综合手段的利用,使得和田县域内核桃采收期虫害发生率比2020年降低了12.19%,控制在1.67%以下,有效避免了虫害的扩散蔓延,保障了和田县核桃主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和田县的核桃产业涉及12个乡镇8万多农户,实现了亩产收入2540元,这对于巩固当地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指导当地百姓科学配制农药防治卵和1龄幼虫。北京援疆供图
在为核桃“驱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后,徐亮和团队成员又将目光瞄准了当地的葡萄产业。今年,通过北京援疆项目的实施,帮助和田县色格孜库勒乡试点打造葡萄套袋栽培精品园、示范园,并辐射带动全乡葡萄种植户采用套袋技术生产高品质果品。“和田当地风沙大,以往村民在种植葡萄的过程中管理粗放,不会应用葡萄套袋高效栽培技术。”徐亮说,引入套袋技术后,可有效提升鲜食葡萄的外观品质,预计可实现亩产增收1000元。同时,希望借助套袋技术的推广,引导鼓励农户参与葡萄精品果园运营体验、提升内生动力,最终形成和田葡萄等林果主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核桃和葡萄,都是新疆的特色农产品,作为北京援疆干部,很荣幸有机会搭建起北京与和田两地交流的平台,将北京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引入到和田,帮助农民增收。”徐亮说。(姜晶晶)
来源:北京援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