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援疆情
刘俊:难以割舍的新疆情怀(援疆路上话初心(50))
2020年5月的一个上午,一位心脏病患者来到兵团医院门诊,手里拿着从乌鲁木齐晚报上剪下的一角,专程找中组部第九批援疆干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刘俊医生,为他诊疗。
这是受援地群众认可刘俊精湛医术的一个缩影。援疆期间,刘俊为受援地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带领兵团医院心内科团队创造多项第一;主动对当地医生开展“传帮带”,带动青年医师主动学习、努力科研;加强与兄弟科室、兄弟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多学科共同发展……
迎难而上,把先进的技术引到兵团
初到兵团医院,刘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竟然是一台“开不了工”的手术设备——电生理刺激仪器。这个设备是开展心律失常介入手术必备的,运行不了就不能开展工作。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又没人使用,仪器上落满了灰尘,仪器的生产厂家也已停产多年。
经多方联系,刘俊找到了使用说明书,并按操作步骤一步步启动了设备。就在这样一台老仪器上,刘俊带领兵团医院心内科团队创造了多项第一:2019年12月26日,开展兵团系统第一例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介入手术;2020年4月15日,开展西北五省第一例新一代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介入手术;2020年4月22日,开展兵团系统第一例冷冻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介入手术;2020年6月5日,开展新疆第一例射频消融治疗不典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手术……这些“第一例”的突破,让兵团医院再次走在了新疆乃至全国医疗技术的前列。
搭台唱戏,培养青年学习习惯
医生要“活到老、学到老”,提高技术能力就必须主动学习。工作中,刘俊发现院内年轻医生知识面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于是利用周三中午休息时间,先后开展20次专业知识讲座,讲授国内外医学最新进展。并开设“小班课”,利用上班前1小时,从最基础的心电图知识培训开始,帮助大家提高心电图阅图与诊断能力。
此外,举办“房颤大家谈”活动,邀请院内院外专家到科室内授课;举办“阜外-新疆兵团心电生理网络交流会”,搭建新疆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交流平台……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机会,带动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医师主动学习、努力科研,刘俊的办公室里也常能看到青年医师利用下班时间前来请教的身影。
凝心聚力,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推动科室发展是援疆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科室第一主任,刘俊成立了科室质控管理小组,重点做好医疗质量的管理和核心制度的执行;率先在全院建立“心内科住院总医师”制度,让临床一线医生回归并专注到患者的医疗服务上;重新制定24项具有心内科特点的核心医疗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改革科室绩效分配方案,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经过一系列大胆的改革,科室的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热情进一步高涨。
团结协作,促进多学科发展
心血管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兄弟科室的辅助,也离不开兄弟单位的支持。刘俊积极加强与兄弟科室、兄弟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多学科共同发展。与超声科援疆专家协作,开展了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与影像科援疆专家协作,开展左心房增强CT和心脏核磁共振检查;还与七家医联体医院签订了房颤规范化管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区域性房颤中心。
持续帮扶,援疆成果逐渐显现
为提高兵团医院科研水平,刘俊多次与国家心血管病研究中心、兵团卫健委、兵团科技局等部门联系,组织并亲自撰写申请书,终于在2021年7月兵团医院被认定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建设单位。为提高兵团医院临床诊疗水平,刘俊在2019年11月启动房颤中心建设筹备会,开设房颤门诊,利用广播电台向大众开展房颤知识宣教,兵团医院心内科于2021年12月获得国家级房颤中心认证。此外,刘俊精心指导青年医生开展临床科研与论文撰写等工作,由他指导的4篇论文陆续发表在国家级医学期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上。虽然这些成果在援疆结束之后才取得,但都是刘俊援疆期间辛勤付出的回报。
“援疆时间是短暂的,而新疆情怀却是一生的。”刘俊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20年9月,结束援疆工作的刘俊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然而他心里依然牵挂着新疆、挂念着千里之外的病患。从那以后,刘俊多次返回乌鲁木齐以及喀什、伊犁、库尔勒、阿克苏等地,帮助地方医院开展先进医学技术帮扶工作,造福新疆各族群众。(唐小君)
专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