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鲜菜大量上市 火了“大棚经济”
入冬以来,为保障蔬菜供应,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设施农业基地通过加强棚菜管理,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元旦假期,笔者来到蔬菜大棚,感受丰收的喜悦。
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占地面积93.3平方公里,已建成设施农业示范区4000亩,近年来,园区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逐步发展以特色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园区益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户郭红的大棚里,各类蔬菜长势良好,油麦菜、小白菜、茼蒿等进入采摘期。
郭红说:“现在叶菜类蔬菜的销售情况较好,叶菜生产期短,40—50天便可采收,采收一块种植一块,每个棚轮茬种4—6种叶菜,没有空闲的时候。”
哈密市益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设施农业种植,现已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300座,筛选出适应本地种植、抗病能力强、商品性好、产量高的10多个果蔬新品种进行种植。“合作社种植户们种植的蔬菜必须达到绿色生态标准,土壤施有机肥,用黄板生物技术防虫害,用纯生物农药防病害。”技术员贾全文说。
据了解,合作社目前年产量达1500吨,为了保障市场供应,合作社从2021年8月起优化种植模式,通过阶梯式和套种的办法增加产量。“阶梯式种植最大限度地利用大棚种植空间,充分发挥大棚的作用,这种办法能增加三分之一产量,每一个棚能增加2000元纯收入。”贾全文说。
据介绍,目前哈密市有设施大棚10477座,占地面积18236.5亩,可用于生产的大棚有5476座,生产面积8099.22亩。其中叶菜类大棚2633座、果菜类大棚2751座、食用菌大棚92座,种植品种包括菠菜、上海青等叶类蔬菜和西红柿、辣椒、黄瓜、茄子、葫芦瓜等果菜类蔬菜,周产量350吨左右。
近年来,哈密市加快建设一批高标准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设施蔬菜生产力度,通过科学引导农民发展温室蔬菜种植,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有效保障了区域内市场蔬菜供应,丰富了市民餐桌。(田玉、郭子毅、杨文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