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新疆频道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人区 焕生机

2021年08月10日10:55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无人区 焕生机

在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草原上放眼望去,随处可见野生动物哺乳、戏耍的场景。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画面令人动容。

7月下旬,得到该保护区管理局的批准后,记者得以跟随保护区工作人员,深入这片秘境近距离观察和记录。随车奔跑的藏野驴群、路边觅食的藏羚羊、强壮凶猛的野牦牛……在保护区所见一切,颠覆了我们对“无人区”“生命禁区”的认知。

挺进无人区

深藏于东昆仑山与祁曼塔格山之间盆地的这片保护区,位于新疆的东南角,与青海和西藏毗邻。由于自然条件严酷、高山深壑阻隔,这里成为中国四大无人区中最难进入的极限地带。保护区1983年成立以来,为守护这片高原野生动物的家园,人类却步不扰。

从保护区管理局驻地库尔勒市出发到保护区依协克帕提中心管护站,全程近1100公里,需要行进近2天时间。“每次进山都至少两车相伴同行,如果路上出现险情,可以随时救援。”保护区管理局宣教科科长赵旭东介绍。

一路向东,下了国道,穿越戈壁和尘土漫天的砂石路后进入山区,前方已没有路。车辆沿着一道道车辙蜿蜒前进,翻越海拔4485米的阿木巴勒阿希坎达坂,再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抵达目的地。

第二天10时,从依协克帕提中心管护站出发,沿着依协克帕提草原,一路向东。北边祁曼塔格山逐渐后退,南边沙山与草场相携,雪山掩映其后,景致越发壮阔疏朗,人在旷野仿佛与自然融合。

被誉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作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具有难以估量的科学价值,藏羚羊种群也是构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寻找它们的踪迹,是此次采访重要任务之一。

与“精灵”面对面

沿途,三五成群的藏野驴,点缀在草原上。当发现车辆,它们会停下,齐刷刷地望来,耳朵直立,机敏地判断是否有危险。藏野驴身形敦实,从头顶、背部到尾端呈棕色,像披着一条披风。

赵旭东介绍,藏野驴的最高时速可达50千米。经研究发现,爱和汽车赛跑是藏野驴特殊的“避险”行为,因为车辆行进的道路位于藏野驴进食地和休息地之间,它们发现不明来物后,会极速奔跑进入附近的安全地带。

不多久,“高原精灵”终于出现,3只雄性藏羚羊出现在记者的视野中,代表性别的羚角骄傲地指向天空。当它们发现人类,迅疾奔走,速度极快。赵旭东说,藏羚羊在海拔5000米地区,奔跑时速高达80千米。

再往前,一群藏羚羊正带着幼崽从产羔地向栖息地前行,藏羚羊妈妈边走边观察着周边的环境。赵旭东说:“每年六七月,是藏羚羊的产羔季,大批的雌性藏羚羊离开交配地,前往保护区西部的兔子湖集中产羔。所以这个时节,很难看到庞大种群的藏羚羊。但会有一小部分藏羚羊,找到水草好的高地,就会留下来,只是数量不多。”

一路,鹅喉羚从眼前蹦跳而过,藏原羚用它白花花、肥嘟嘟的屁股向我们告别,一头被家族逐出“族群”的野牦牛在路边蓄势待发,防止任何动物侵入它的领地。我们降低车速,“安安静静”地走开,它们以山呼海啸的气势奔向不远处的山坳里。

高原孕育希望

向东而行,沿着车辙,高山草原植被一路铺开。经过五六个小时车程,行进六七十公里后,记者来到两节标准集装箱尺寸的蓝色彩钢板房——泉头检查站。这里位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库木库里沙漠北坡脚下,由于大大小小的沙子湖和地下特殊的水文地质,形成沙子泉,检查站由此得名。54岁的艾尼·艾山和22岁的瓦尔斯江·艾合麦提是这里的管护员。

“我们的工作嘛,就是看着野生动物跑来跑去,但不能看到人跑来跑去。”艾尼·艾山开玩笑说,“十几年前,我就在管护站工作。出门巡护,走很久也难见到野生动物。这几年,一次就能看到几十或者上百只藏羚羊,有时狼、鹅喉羚、野牦牛还会跑到管护站门口遛弯。”

来自保护区管理局高原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室的样线调查数据显示:20年前,保护区最大的藏羚羊产羔地种群数量不足2万只;10年前,逐步恢复至2.3万只;今年夏季,恢复至3.5万只。

“近年来,随着保护区加大巡护管理力度,保护区内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三大高原有蹄类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逐年增加,让我们看到了藏羚羊种群走向繁荣的希望。而随着科研科考工作深入开展,藏羚羊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谜底和其大规模的迁徙谜团,也在逐一破解。”保护区管理局高原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室主任许东华说。(黄凌燕 赵梅 王琦铭 聂宁)

(责编:杨睿、韩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