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河北援疆交群众满意答卷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行政区划47.15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相当于苏浙闽赣四省面积之和。2013年以来,河北省第七批援疆干部,不远万里来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与巴州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并肩、砥砺前行,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详细】
河北省对口援助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已走过了17载的历程,两地无论是在感情交流上,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上,都已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巴州更是河北援疆干部的“第二故乡”,大家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形成了互学互助、共同建设的良性互动。
援疆更多的是“共同建设新疆”或者“共同治理新疆”。要做好新时期的援疆工作,我想要在大力弘扬“爱国、勇敢、奉献”的援疆精神基础上,努力做到三点,就是吃透精神、找准路子、见到成效。【详细】
援疆三年,河北和巴州两地新增产业合作协议147项、协议金额达695亿元,目前相继落地项目43个,计划投资总额达322亿元,援疆企业解决就业达7300 余人次,其中少数民族用工1100余人次。“十二五”以来两地共签订产业合作协议197项、协议金额达1495亿元,目前相继落地项目143个、总投资538亿元,帮助解决就业15000余人次,其中少数民族用工2400余人。
“十三五”期间计划安排援疆项目146 项(巴州68项,二师78项),资金24.8亿元(巴州17.36亿元,二师7.44亿元)。2016年,河北省拟安排巴州及二师各类援疆项目87项,资金5.15亿元。【详细】
清油、白面送到贫困户家中;书包、文具送到学生手上;药品、医疗器械送给最紧缺的患者。河北唐山援疆干部常年坚持在新疆且末县进行“滴灌式亲情慈善”,月均筹资5万多元开展多种形式的献爱心活动,使相距遥远的两地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
翻开唐山援且干部们工作日志,除去产业、人才、技术援且的工作任务外,扶贫助困活动成为干部们最热衷的事。【详细】
责任是一种使命召唤、是一种能力体现、是一种敢于担当。在新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一种让我深深为之吸引、为之震撼、值得学习的精神,就是胡杨精神。为了一个援疆梦,我会专注笃行,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成就我的援疆梦想! ——河北援疆干部、前指干部人才和就业工作处处长 张文芳
援疆一载,受益终身。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殊荣,都是一笔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一定会成为我今后人生道路中一段美好的会议、难忘的岁月。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天都值得我永远珍藏。 ——河北援疆医生 王菊荣
三年,援疆干部用真情实意,植根在塔河两岸,一步一个脚印,在号称“华夏第一州”的巴州大地上,留下了默默耕耘的身影,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下是受援地干部群众对河北援疆工作的评价......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部主任吕向晖:援疆教师们过来能更好的为学校做事,做实事。他们每个人的教学能力都很棒,教学资源也很丰富,能够很好地吧经验和资源带到我们这里,帮助我们提高。
和静县人民医院医生黄光垒:援疆医生来了之后对业务水平很看重,经常会手把手教学,对我的帮助很大。我打心里非常不希望他们走,还想继续跟着援疆医生们学习。
回顾三年援疆经历,河北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挥长曲俊义认为,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干的是民生工程,办的是民生实事,凝聚的人心,树立的是河北形象。援疆干部人才必须倾情倾力、尽职尽责,崇尚实干和创新精神,开动脑筋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把心思用在谋发展、聚民心、促稳定上,把工作做到各族群众的心坎上,既不搞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也不碌碌无为无所建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工作,干出一番经得起时间检验、对得起河北人民期盼的工作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