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三年援疆后他為何選擇扎根新疆

2025年05月08日10:25 | 來源:兵團日報
小字號

4月30日,當清晨的陽光穿透雲層,洒在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劉志兵如往常一樣開啟了忙碌的一天。送女兒到校后,他腳步匆匆趕往辦公室,細細研讀一份企業報表。他目光專注,眉頭微蹙,在數據與表格中發現企業發展的問題,為接下來的調研工作做好准備。

“為什麼留在新疆?”面對記者來訪,劉志兵說,“是機緣,也是選擇”。從援疆挂職到留疆任職,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前沿,從匆匆過客到天山歸人,崗位、身份的轉變,讓他更加深切感受到新疆這片熱土的發展潛力。

此心安處是吾鄉,對劉志兵而言,新疆就是心安之處,就是他的“吾鄉”。

結下不解之緣

劉志兵是20世紀80年代初出生的湖南伢子,從江西財經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廈門工作。他從未想過,會與新疆結下不解之緣,直到組織選派他參加援疆工作,一切有了新的開始。

2020年4月,廈門市財政局選派劉志兵赴吉木薩爾縣挂職,負責援疆項目的規劃建設和資金管理。來到吉木薩爾縣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農牧區、社區調研,了解吉木薩爾縣的歷史、現狀、發展潛力以及各族百姓的期待,和同事們一起群策群力,著力打造一批援疆精品工程。

三年裡,劉志兵和同事們從制度建設入手,完善了援疆項目管理辦法,建立了9項制度﹔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科學合理安排3億元援疆資金,建成投用了吉木薩爾縣第一中學體育館、第五小學和吉木薩爾縣中醫醫院中醫特色綜合樓,支持續建了9個鄉鎮衛生院配套設施﹔聚焦當地資源稟賦,引進的羊肚菌種植企業盤活了1000余座閑置大棚資產等。

那時候,和兒子女兒視頻通話時,劉志兵經常會分享在新疆的所見所聞所感:新疆的油氣和電力如何支持東部經濟建設﹔在廈門援建的養老院裡,老奶奶和老爺爺開心地採收果蔬,還有新疆的美食美景、風土人情。

“也許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向家人和疆外的同事朋友介紹新疆的時候,我默默地愛上了新疆。”劉志兵笑著說。

割舍不下的情感

2023年初夏時節,在即將結束援疆任務返回廈門時,劉志兵寫下了留在新疆工作的申請。2023年年底,全家人踏上了西行路。

身邊不少朋友不理解,為何要放棄海濱之城優渥的工作環境和令人羨慕的收入待遇,選擇到新疆工作生活?劉志兵說,三年援疆路,他與當地干部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深刻體會到自己的使命擔當,他想要再次回到新疆。

如果說援疆的時候是過客,那麼如今,新疆已經成為劉志兵的第二故鄉,新疆的每一步發展、每一次進步,都會讓他欣喜。

劉志兵調動來新疆工作的第一個月,不論是他的工作單位自治區黨委金融辦,還是其他有關部門都主動靠前服務,及時為他做好了各方面的保障工作。

“越是在新疆扎根,越明白自己可做的事情很多,老百姓的期待也很大,各行各業都可謂時間緊任務重。”劉志兵說,自己要做的,就是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對相關企業進行支持,讓企業發展有保障。

努力是有收獲的,劉志兵的工作成果得到了企業和政府的認可,不少建議被採納。

傳遞新疆速度和活力

隨著對新疆了解的日益深入,劉志兵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我的一些朋友同學看到或聽到‘自治區和兵團共同籌集100億元設立新疆人才發展基金’這個消息后,都給我發信息說,新疆太有魄力了。”劉志兵說,新疆的開放與發展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隻有人才匯聚,才能充分激發這片土地的潛力。

更讓人期待的是,新疆正在進一步展現開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氣象。“我還是和過去一樣,會把新疆發展的各種好消息第一時間傳給廈門的‘朋友圈’,用一幀幀精彩圖片傳遞新疆速度和活力。”劉志兵說。

假期時,劉志兵也抽空帶著一家人到南北疆旅游,見識那拉提草原如畫的景觀、賽裡木湖湛藍的湖水、喀什古城的浪漫風情……“在幅員遼闊的中國大地上,我身臨其境后,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和千變萬化。每一片土地、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這是劉志兵的女兒寫在作文裡的文字。“這麼美的新疆,孩子們能不愛麼?”劉志兵說。(張冬梅)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