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76戶村民和560名暴雪滯留旅客

2月17日晚,村民盛情款待被困人員。 下澇壩鄉政府供圖
2月21日,離開新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下澇壩鄉3天后,呼圖壁縣居民張健寄出了兩面錦旗,感謝風雪中為他們一家五口提供溫暖幫助的下澇壩村村民阿肯拜克·馬哈和下澇壩鄉政府。“最讓我感動的是,臨走前,我包了紅包想感謝阿肯拜克大哥一家的熱情款待,他說啥都不肯收。無以為報,我隻能做一面錦旗表達感謝。”
2月16日至18日,哈密市出現今冬以來范圍最廣、強度最強的寒潮天氣過程。正逢春節返程高峰,哈密境內的多條高速、多路段封閉。2月16日傍晚開始,從四川返回新疆的張健,就和近千名旅客滯留在了G7高速下澇壩服務區內。
“17日一大早我趕到服務區時,停車場有幾百台車,商店的貨架上空空如也,上千人等在大廳裡,大多是拖家帶口過完春節返回新疆的老鄉,看到老人、孩子,還有鋪了紙殼子睡在地上的人,心裡很不是滋味。”下澇壩鄉黨委書記韓志強說。
暴風雪預計要到18日才能停,韓志強在和高速交警深入溝通后,做出了將滯留旅客帶去鄉政府安置的決定。
下澇壩鄉境內有多條省道國道,按照以往的應急經驗,下澇壩鄉政府、下澇壩村村委會辦公室、會議室全部騰出來最多隻能住450個人,現場300多台車1000多人,怎麼辦?“第一時間,我們決定讓鄉干部、村干部在村民微信群裡發布求助信息。”韓志強說。
村民微信群裡沸騰了,幾乎是秒回!最先回復的人說可以接待3個人,緊接著就有人說他們夫妻倆去親戚家擠一擠,把房子騰出來可以住7個人,還有人說自己家今年蓋了新房,住11個人沒問題。“村民們在群裡自發接龍,可以接待的人數不斷增加,我心裡熱眼眶也熱,村民們的支持,給了我們在前方安置被困人員極大的信心。”韓志強說。
2月17日15時許,下澇壩村村民阿肯拜克·馬哈最先來到鄉政府接被困旅客,他接到了有老人和孩子的張健一家五口。“往他家走時,我心裡想的是隻要老鄉能給口熱水、有個地方休息一宿就行。”張健推開阿肯拜克家的門后,就看到桌上琳琅滿目的干果、水果和糕點。緊接著一碗熱奶茶遞到他手上,暖了身子更暖了心。臥室裡,女主人撤下舊地毯,鋪上了嶄新的地毯和被褥。“看到我們帶著那麼小的孩子,問我們需不需要啥東西,我說孩子的奶粉正好喝完了。”張健說。
阿肯拜克說著可惜了,因為年前他剛賣了奶牛,不然還可以給孩子喝新鮮牛奶。轉頭,他就去村裡找適合1歲孩子喝的奶粉。“阿肯拜克大哥冒著大風大雪跑了一個多小時,硬是從別人家借了兩罐奶粉,解了我們燃眉之急,任何感謝的話都無法表達我們的心情。”張健說。
“各家各戶領回滯留旅客后,村裡每條街巷裡都飄著肉香。”木合塔爾·沙爾合提汗說,他在河南一所大學上學,媽媽和他一起接回了6名滯留旅客,“煮了風干牛肉,做了那仁飯,還炸了新鮮的包爾薩克,生病的小朋友吃了一頓熱乎飯后,肚子不疼了,燒也退了。”
木合塔爾說的小朋友是在阜康做生意的剡改彥的孩子,“以前總在手機上刷到這樣的事,覺得不真實。當自己經歷后,才知道社會上還是好人多。我特別高興,多了一個當地‘親戚’,如果以后有人需要我幫忙,我會毫不遲疑地伸出援手。”剡改彥說。
2月17日23時許,560名滯留旅客陸續被村民接走,剩余人員被安排到鄉政府、村委會住。
下澇壩鄉副鄉長斯蘭拜克·拜田走訪村民家,推開74歲村民葉爾哈力·木哈買提巴依家門時,冬不拉樂曲聲扑面而來,被安置在老人家的6名旅客圍在老人身邊,唱著跳著,“我們想著老人年紀大了,本不想麻煩他,沒想到他主動給村干部打電話,硬是讓領了6個人到他家,他的兒媳婦給大家做飯吃,吃完飯,老人還拿出樂器熱鬧一下,一大家人其樂融融。”
2月18日凌晨4點,陸陸續續被交警帶來的1000多名滯留人員全部安排停當。風雪漸漸小了,交警部門和路政部門在緊張清雪。天亮前,把房子騰給客人住的女主人們悄悄回到家中,支起爐灶,給客人們做了一頓豐盛的早餐,才肯將人送走。“路上不好走再回來,在我家住多久都行,上車前大姐這句話讓我的眼淚掉下來,我邀請他們一家來阜康玩,我有時間也要帶著孩子專門過去看望他們,今后要像親戚一樣常來常往。”剡改彥說。
2月20日,下澇壩鄉召開表彰大會,對在強寒潮天氣中積極幫助滯留旅客渡過難關的76戶村民和8名黨員干部進行表彰,並頒發了“哈密精神踐行者”榮譽証書。“從小就聽爺爺奶奶說哈密人在上世紀80年代,接待了因為鐵路被山洪沖斷而滯留的1萬多名旅客,才有了‘哈密精神’這個說法,危難時刻見真情,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心裡很快樂、很滿足。”木合塔爾說。(王晶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