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重度鹽鹼地治理的N種新疆模式

2023年11月20日09:22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2023年10月,是新疆重度鹽鹼化耕地綜合治理核心示范區的第一個收獲季:阿拉爾市示范區水稻畝均增產兩成,焉耆盆地示范區葵花畝均增產近七成,伽師縣、克拉瑪依市示范區棉花畝均分別增產兩成。

鹽鹼地治理利用是全球性難題。新疆是我國鹽鹼地面積最大、開發提升潛力最大的省區,也是鹽鹼程度最重的省區。新疆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顯示,全疆現有1.06億畝耕地,其中42.07%是鹽鹼化耕地,重度鹽鹼化面積達411萬畝,是鹽鹼地治理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2021年,新疆農業科學院牽頭主持“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新疆綠洲節水抑鹽灌排協同產能提升技術模式與應用”,項目組在南北疆確定了4個重度鹽鹼化耕地綜合治理核心示范區,針對鹽鹼的不同成因、類型,通過暗管排鹽、水肥鹽調控、改良劑應用、破除板結層等綜合性灌排協同調控技術,進行重度鹽鹼耕地治理攻關,消減土壤鹽鹼障礙,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布設地下暗管 排鹽降水位

“鹽鹼地改良當年實施當年見效,比改造前增產近七成,土壤初步達到種植經濟作物的條件,明年我計劃種植經濟價值高的甜菜和玉米。”博湖縣靈峰家庭農場負責人趙杰高興地說。

靈峰家庭農場地處博湖縣塔溫覺肯鄉克日木哈爾村,在博斯騰湖旁。由於地下水位較高,每年春播,趙杰都比其他鄉農戶晚播種40天左右。他說:“地下水位高,大型機械不能下地作業,最頭疼的是土壤中的鹽鹼不能及時排出,種下的農作物基本活不了,我隻能選擇種植生長周期短的油葵。”

去年,“焉耆盆地農田暗管排鹽與灌排協同調控示范”課題組選擇靈峰家庭農場作為鹽鹼化耕地綜合治理核心示范區。“這裡靠近水源,博斯騰湖側滲導致地下水位抬升引起耕地鹽鹼化,探索其治理模式非常具有代表性。”新疆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農業節水研究所所長、“新疆綠洲節水抑鹽灌排協同產能提升技術模式與應用”項目首席專家徐萬裡說。

記者了解到,過去,當地農民在冬春兩季進行灌溉,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明渠排鹽排鹼。但由於當地地下水位高,鹽鹼不能及時隨水排出,下滲困難,日積月累,耕地鹽鹼化愈加嚴重,限制了農戶種植農作物種類,土地產出效益低。

為解決這些難題,今年春播前,課題組技術人員採用暗管排鹽技術,根據當地水位情況,按深1.6米、管道間距20米的組合把排水管埋置於地表下,結合灌溉淋洗,通過暗管將水和鹽鹼排走。“通俗地講,相當於我們在地下每隔20米就挖一條排鹼渠,鹽鹼隨著水滲透進暗管高效排出。同時,暗管也起到控制地下水位的作用,防止次生鹽鹼化的發生。”徐萬裡說。

徐萬裡表示,目前,博湖縣重度鹽鹼化耕地綜合治理核心示范區成效顯著,對新疆同類型鹽鹼耕地治理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再通過兩年的探索實踐,該治理模式可以在全疆推廣應用。

打破板結層 快速排鹽降鹽

“撂了幾年的荒地,經專家這麼一捯飭,稻子長得又齊又壯。”兵團第一師2團24連職工王紅燕說。

王紅燕種植的水稻田位於“塔裡木盆地西北緣農田暗管排鹽與灌排協同調控示范”項目核心示范區,項目由新疆農墾科學院負責實施。這裡耕地鹽鹼化程度嚴重,除了靠近水庫地下水位高等因素外,80%的鹽鹼耕地都有板結層,不管是灌溉水還是洗鹽水,都無法下滲,鹽鹼難以排出。

種水稻用水量大,比較效益不高,當地除了在沖積扇邊緣地下水溢出帶種植水稻外,農民隻將水稻種植作為長期種植棉花土壤鹽鹼化嚴重后的改良措施。該團副團長韓軍說:“種1畝水稻年需用水量1600立方米,種1畝棉花僅需用水350立方米到450立方米,所以為了起到排鹽鹼的作用,農民通常隻種1年水稻。”

種稻洗鹽是傳統的鹽鹼地改良措施,在水資源較好的地區是非常有效的技術措施。但在新疆,如何能在1年的種稻期裡徹底將鹽分洗出耕層及剖面呢?

“我們採用‘打破板結層+暗管排鹽+種稻洗鹽’模式,在埋設暗管時打破耕地板結層,埋設的暗管可將鹽鹼水快速排出農田,用種植水稻的方式來灌溉洗鹽,加速了土壤鹽分排出,實現了快速脫鹽、徹底脫鹽,節約了水資源。”新疆農墾科學院農田水利與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員何帥說。

“經過1年治理,該示范區的水稻增產兩成。”徐萬裡表示,項目組不僅研究該組合技術措施對當地水稻產量和土壤的影響,還研究后續種植效益更高、需水更少的農作物,探索出在節約水資源的情況下,快速脫鹽、徹底脫鹽的重度鹽鹼耕地治理新模式。

高產抑鹽栽培 地下排鹽地上抑鹽

今年棉花收獲季,在克拉瑪依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一邊地裡的棉花朵朵,另一邊地裡的棉花稀稀拉拉。“這就是鹽鹼地改良的結果,我種植的棉花畝均增產40公斤。”種植戶趙尊哲開心地說。

趙尊哲種植的200畝棉田是“准噶爾盆地西緣綠洲農田暗管排鹽與灌排協同調控示范”項目核心示范區。該項目由新疆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負責,今年初進入田間實施。

“克拉瑪依市和伽師縣核心示范區,是南北疆耕地鹽鹼化最嚴重的區域之一。示范區耕地鹽鹼化程度高,造成缺苗減產,急需有效的重度鹽鹼地改良技術。”4個重度鹽鹼化耕地綜合治理核心示范區總負責人、武漢大學教授黃介生說,棉花是較耐鹽鹼作物,但是棉花種子從萌發到出苗階段是耐鹽敏感期,在這個階段為棉花創造一個淡鹽化根區,提升棉苗成活率,是保障棉花實現高產的前提,也是項目團隊要攻克的難點。

經過反復試驗,項目團隊提出了以添加液體改良劑、水鹽調控淡鹽化根區創建技術為核心的高產抑鹽栽培技術,研發出以黃腐植酸為代表的復合型鹽鹼土調理劑產品,實現了重度鹽鹼地高效治理,遏制耕地鹽鹼化趨勢。

“在地下,我們通過暗管排鹽技術,將鹽鹼從根層排出去﹔在地上農作物萌發期和生育期,通過調節滴灌管布設位置、水鹽調控技術、添加黃腐植酸等鹽鹼土調理劑,將鹽分淋洗出農作物根區,為農作物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農作物保苗率顯著提升。”徐萬裡說。

通過綜合技術治理,今年,該項目分別在伽師縣、克拉瑪依市設立的兩個重度鹽鹼化耕地綜合治理核心示范區取得了良好效果:伽師縣核心示范區農戶扭虧為盈,棉花畝均增產近80公斤﹔克拉瑪依市核心示范區棉花增產兩成。

“我們將堅持治水、改土、改種協同推進,發揮核心示范區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到2025年,構建起以生育期水肥鹽調控創建淡鹽化根區、非生育期暗管排鹽等灌排協同產能提升為核心的新疆綠洲鹽鹼地改良模式,為新疆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徐萬裡說。(杜建輝)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