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黃新民:扎根一線27載 匠心譜寫電力人生

2023年02月17日17:09 |
小字號

他,愛崗敬業,27年如一日扎根一線,致力於新疆電網繼電保護事業的創新與發展﹔他,技藝超群,是萬家燈火的“守護者”,也是同事心中的“定海針”﹔他,甘為紅燭,足跡踏遍西北,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技藝和經驗分享,他就是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繼電保護專業帶頭人黃新民。

在從事電力工作的27年裡,他經歷了繼電保護技術的蓬勃發展,見証了新疆電網的歷史巨變,從一個普通的繼電保護工人成長蛻變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七屆道德模范。一路走來,他用始終如一的堅持表達了對電力事業的熱愛,用鑽研與赤誠詮釋了“簡單的事重復做,重復的事用心做”的人生信條,在以他名字命名的職工創新工作室中,培育了千余名高素質人才。

黃新民(左)帶領徒弟一起進行創新技術攻關。王晉魁攝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1996年,剛參加工作的黃新民,就被分配到了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繼電保護班工作,這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繼電保護,相當於大電網中的“保護絲”,直接關系到電網的整體運行安全,因此這項工作對技術的要求極高,而且需要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

“剛開始因為不熟悉原理,也看不懂圖紙,每天隻能重復做一些遞工具、搬儀器這樣的簡單工作。” 黃新民回憶道。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為快速提高工作能力,黃新民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工作中隨時帶著本和筆,仔細盯著師傅們的每一項工作程序,記錄其中地關鍵細節,下班后再帶回家進行研究。

正是靠著這股好學的“鑽”勁兒,工作沒幾年的黃新民就在新疆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能競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個人一等獎,這段經歷為他成為繼電保護專業的行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讓他對“技術”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98年9月,新疆電網引進了一批先進的法國保護裝置。但這批裝置屬於全套進口,研讀需要翻譯近2000頁的外文資料,法國專家又很傲慢不用心指導,大家都覺得這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法國專家不在,我們又看不懂圖紙,怎麼接線?”看著陌生的設備,同行的人都有些著急。“沒事兒,我們自己也一定能干成!”黃新民向大家堅定地保証。

彼時,雖然對專業有一定信心,可英語對當時的黃新民來說也同樣如“天書”一般。為了能徹底弄懂這些“洋”設備,黃新民白天帶著大家研究接線,晚上就自己回家查字典,那段時間他將英漢詞典和一大摞圖紙、說明書等外文技術資料時刻放在他的手邊。

每天直到夜裡兩三點,黃新民一個詞一個詞地對照著學,硬是沖破了語言的障礙,為大家編寫出一本中文版的操作資料,把自己“逼”成了專家。

工作中,他學過集成電路、晶體管、微機數字化等各種技術,隻要工作中可能用到的,他都學。“技術其實很簡單,但是用的時候才學,根本趕不上。”黃新民總結自己多年工作的學習經驗。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堅守基層、奮戰一線,黃新民始終堅持奉行“一點不能差、差一點也不行”的工作准則,建設電網優質工程,為國家奉獻精品。

2006年底,新疆電網對三宮變電站進行了綜自改造,這是新疆第一座220千伏無人值班的變電站,工程的建設進程和質量備受社會關注。

作為繼電保護技術骨干,黃新民被任命為此次變電站改造的總負責人,責任重大。那段時間,他帶領團隊幾乎就泡在工作現場,熬到凌晨3、4點是常有的事。

除了要戰勝龐大的工作量,黃新民還需要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我們在對變電站2號主變進行檢修時,突然收到了直流接地告警信號,多虧黃師傅才能快速消除隱患。”當時剛剛參加工作的鄭斌仍對這件事記憶猶新,若直流接地告警信號不盡快消除,對電網運行是極大的風險。

通常情況下,變壓器的一條直流回路裡包含幾十條電纜線,每條電纜線又包含很多電纜芯,若要快速在多條電纜線中准確定位故障點的位置,需要現場經驗非常豐富的人員。黃新民僅用3小時就精准定位了故障點,完成16米的故障電纜線更換,而一般員工處理起來需要花費8小時。

“隻要現場有黃新民‘坐鎮’,大家心裡就莫名的踏實。”在新疆電力系統,同事們都這樣評價他。

黃新民總是很少呆在辦公室,他不是在工作現場,就是在趕往現場的路上。他憑借著對專業技能的專心專注,成了新疆電網繼電保護的“定海神針”,隻要是繼電保護出現了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大家都會不約而同想起他。

2020年,黃新民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從接過証書的那一刻起,我也感到了肩上的責任。我始終堅信一件事,把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更努力地把工作做好,才能對得起這個稱號。”對他而言,這個稱號既是榮譽也是鞭策。

新竹高於舊竹枝 全憑老干為扶持

從學徒到大師,黃新民用自己的技術一次次攻破了技術難關,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繼電保護專業“大工匠”。國家電網工匠、西北電網繼保專家……一項項榮譽接踵而來,這一程,他一步一個腳印,走了15年,從未停歇。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這是黃新民師傅對他的教誨,知識隻有傳承下去才會發揮更大的價值。2011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自治區級示范創新工作室“黃新民創新工作室”成立。

在他的帶領下,黃新民創新工作室累計完成85項創新課題的研究,獲得國家專利52項,軟件著作權5項、發表了論文132篇。他帶領的“探索發現”QC質量管理小組也成功解決電網工程實際中的各類難點,連續三年獲得“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的稱號。

一直以來,黃新民在不斷提升自我的同時,也將自己在電磁、晶體管、集成電路、微機、數字化、智能化等繼電保護專業裡掌握的技能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並編制了20余種培訓教材廣為傳播,作為培訓師,他的足跡遍布全疆乃至全部國網體系。

放眼整個團隊,黃新民徒弟中,“80后”“90后”佔比七成,形成了中青年繼電保護專業人才梯隊。“繼電保護事業,最需要人才。”面對這群年輕的繼電保護專業人員,嚴愛有加的黃新民常常耳提面命,“精密作業,最需要心靜。不允許絲毫鬆懈,更容不得半點閃失。因為你們手裡,握著希望和未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黃新民“傳、幫、帶”的作用下,團隊成員中有6人成為新疆電力系統的“雛鷹”人才、2人成為“首席員工”、32人成為行業專家。在黃新民的引領下,還不斷有大批優秀的電力人才涌現。

黃新民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終有會離開工作崗位的一天,但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的年輕人成長為新一代的技能大師,為國家電力事業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源泉。(李毅)

來源:國網新疆電力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