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科技創新賦能 農機裝備加持

新疆農業現代化快馬加鞭

2023年02月03日10:20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清擦、拆檢、緊齒、清理變速箱……1月31日,春節假期剛過,奇台縣坎爾孜鄉東坎爾孜村村民俞存林就忙碌起來,提早進行拖拉機和其他配套農機具的檢修,確保農機具在緊張的春耕生產中能發揮作用,“使得上勁”。

科技引領和裝備支撐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新疆不斷強化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疆農機裝備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彰顯了現代農業發展的魅力。

生產 農機擔主力

如今,從春耕到秋收,機械化生產已貫穿全疆農業生產全環節,高效智能的農機裝備成為農民的好幫手,引領農業生產轉型升級。

2022年以來,全疆通過實施標准化田間管理、提升全程機械化水平等措施,提高棉花標准化生產管理水平,走出了一條棉花生產高質量發展之路。

“我去年種了800畝棉花,畝產450到500公斤,現在採收棉花全部靠機械,又快又好。”阿克蘇市喀拉塔勒鎮英買力村棉花種植大戶吐尼牙孜·阿不都卡德爾說,機械化的生產方式和科學的管理手段,節約了大量的人工採摘成本,棉花質量越來越好。

去年,全疆共有7000余台採棉機投入棉花採收作業,其中,跨地方、兵團棉區參與棉花採收的採棉機達1300余台,全疆棉花機採率突破85%。機採棉人均管理面積可達200畝以上,管理效率是手採棉的3—5倍,農民勞動強度顯著降低,真正實現輕鬆植棉。

使用農機裝備不僅省時省力,還讓農業生產更加“聰明”高效。過去,由於葡萄架低矮,吐魯番市葡萄開墩多依賴人力。近年來,當地積極推進葡萄園架式改造工作,為普及機械化創造條件。

“一台開墩機一天可以完成6—7畝地的開墩,效率大幅提升,家裡的15畝地採用機械開墩后還節約了2000元的開銷。”吐魯番市高昌區恰特喀勒鄉幸福村葡萄種植戶白克力·那木都說,機械化開墩讓葡萄的種植效益進一步提升。

機械化正在改變著傳統農業的生產面貌。去年,全疆重點推廣智能、高效、綠色的農機裝備,加大對林果業、畜牧業、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機械裝備的補貼和推廣力度,落實農機補貼惠民政策,植保無人機等一批智能化程度高的農機裝備廣泛運用於農業生產各環節,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全疆農機總動力達3040萬千瓦,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5.5%以上,小麥、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98.9%、89.7%。

增產 種子是根本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是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的核心,對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去年,新疆糧食種植面積、單產、總產量實現三增長,糧食實現連續7年增產,產量為1978年以來第二高位,種子功不可沒。

由新疆農業科學院核技術生物技術研究所與新疆新瑞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選育的春小麥新品種核春115實現畝產724.14公斤,刷新了全國優質強筋春小麥高產紀錄﹔由石河子農業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新冬52號冬小麥,以863.8公斤的畝產量,時隔一年再次刷新新疆冬小麥高產紀錄,一個個催生紀錄的優良品種,足以說明種子的重要性。

去年以來,全疆圍繞小麥、玉米、棉花及加工番茄等特色作物,組織自治區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種業企業實施生物育種創新工程項目、新品種(系)選育項目等,開展機採長絨棉、南疆高產優質冬小麥品種選育“揭榜挂帥”攻關,推動建立小麥、玉米、長絨棉等區域性綜合實驗站,進一步提升品種選育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全疆持續推進“四個百萬畝”制種基地建設,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與制種基地建設相結合,提高制種基地現代化建設水平和良種生產能力。

目前,新疆自育的小麥、玉米、棉花、水稻、大豆等主要農作物品種已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導,播種面積佔農作物總播面積的80%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8%。新疆棉花制種量位居全國第一,雜交玉米制種量名列全國第二,小麥制種量位列全國第六,糧食作物和重要農產品制種量滿足需求,種源供應總體安全可控。

發展 關鍵在技術

機械化生產方式和良種的推廣大幅提高生產綜合效率的同時,也為“干播濕出”“精量播種”“寬膜覆蓋”“膜下節水滴灌”等先進生產技術普及推廣打下了基礎。

去年,沙灣市大泉鄉五道河子村的一片棉田使用了一種新型栽培模式,地膜寬度從過去普遍使用的2.05米拓寬至4.4米,厚度增至0.013毫米,一塊地膜所覆蓋植株行數由6行升至12行。

沙灣市農科金岳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韓波介紹,試驗証明,新栽培模式對提高地溫、除草、保墒有顯著益處,每畝可增產30—50公斤,地膜回收率提升至90%以上,有效減少了農田“白色污染”。

在土地規模化、農業機械化起步相對較晚的南疆,也在以技術為引領,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去年,阿瓦提縣在棉花種植中廣泛推廣“干播濕出”新技術,該技術不需要進行春灌就可以直接進行播種,再依靠膜下滴灌方式給水,不僅節省大量水資源,還有效提高了棉花出苗率。

“新技術讓棉花每畝節約水肥、人工費100元左右,棉花出苗率還特別高。”阿瓦提縣三河鎮西薩依拉特村村民毛吾蘭江·阿不來提說。

一個趨勢已經顯現,新的農機裝備支撐了新的生產技術,新的生產技術依托先進裝備實現推廣,兩者相互促進,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效益。

全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強化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持續實施萬名農業科技人才服務鄉村振興行動。每逢關鍵農時,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新疆農業科學院、新疆農業大學等單位及時選派專家、技術骨干組成專家調研指導組,深入全疆14個地(州、市),與當地農業技術人員一起,因地制宜開展分類指導和技術服務,全疆“干播濕出”技術推廣面積達3324萬畝,小麥、玉米綠色防控覆蓋率預計達48%,一系列關鍵技術的不斷普及,推動農業生產效率不斷提升的同時,幫助農民解決了技術難題,切實享受到科技帶來的生產紅利。(劉毅)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