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新疆電力:
為建設美好新疆提供強勁“動力引擎”
2022年是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一年,也是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電網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一年。從空中俯瞰,從大漠高山到茫茫草原,電網巨龍舞動長空,為建設美好新疆提供強勁“動力引擎”。
這一年,我們攻堅克難、穩中有進,一系列項目出色完成。“疆電入渝”特高壓項目前期工作高效推進,吐魯番紅山輸變電工程提前投運,750千伏鄯善輸變電、烏彩烏渠改接、准東—皖南特高壓配套相關工程建成投產,6項烏將電氣化鐵路配套工程順利投運,750千伏塔城—烏蘇、石河子等5項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新疆電網愈加堅強。
這一年,我們精益求精、穩中向好,一批工程脫穎而出。參與的准東—華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金獎,750千伏博州變電站工程獲得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優質工程獎,阿勒泰—准北75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庫車化工園220千伏變電站工程獲得國網公司輸變電優質工程銀獎,伊犁—博州—烏蘇—鳳凰Ⅱ回750千伏線路等5項工程獲得國網公司智慧標杆工地稱號,基建質量持續增強。
這一年,新疆電網新增線路長度超10000千米、變電容量超1000萬千伏安,堅強智能電網深入千企萬家,送去及時電、放心電、綠色電。
當好先行官 “頂梁柱”頂得住
紅山220千伏開關站全景。王毅攝
寧讓電等發展,不讓發展等電。
2022年6月24日,吐魯番紅山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提前投運,滿足合盛硅業二期年產40萬噸工業硅、年產20萬噸硅氧烷及后期生產的用電需求,為工業園區發展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該工程總投資2.1億元,於2022年3月1日開工建設,施工周期不到4個月。面對多重挑戰,公司奮力攻堅,創造了220千伏電壓等級工程建設的最快速度,擦亮了電力服務自治區重點項目發展的金色名片。
在甘泉堡工業園區、准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鄯善縣石材工業園區……一批硅基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一個個電網工程正提供著不竭的動力。
公司著眼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克服疫情、環境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全力推動電網高質量建設,大批工程順利投產。
2022年9月5日,阿拉爾軍墾220千伏變電站工程提前120天投運,保障國家級工業園和兵團第一師經濟發展用電需求﹔10月19日,750千伏烏渠同杆改造工程投運,搶回疫情耽誤的40天工期,提升新疆東西部供電能力至600萬千瓦,有效保障新疆烏昌城網及南北疆電力供應﹔10月25日,吉克普林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投運,建設人員克服暴雪影響,肩扛工器具徒步數千米,保障工程按期竣工,為喀納斯景區旅游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12月13日,准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送端電源75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3項750千伏線路工程全部建成投運,新疆“疆電外送”可靠性進一步提升。
伊犁—博州—烏蘇—鳳凰II回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導線展放現場。胡曉武攝
目前,伊犁—博州—烏蘇—鳳凰II回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已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這是自治區“十四五”規劃重點工程,也是新疆750千伏主網架西天山環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線路長度400余千米,途經多種復雜地理環境,跨越電力線路200余處,作業風險高、安全管控難度大。“我們優化施工作業,採取遠程加現場到位雙監督,確保工程安全、質量和進度可控。”國網新疆建設分公司安全監察部主任霍正華介紹。
2022年,“疆電入渝”工程也取得重大突破。公司在沿線五省中率先取齊可研支持性協議,為工程盡早開工奠定基礎。
推動數字化 “智慧電”放心用
美好生活,智慧電力賦能。
在巴州庫爾勒市下和什力克村,坐落著公司全疆首個智慧台區,美麗整潔的配電網為鄉村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這個智慧台區讓區域電網擁有了“大腦”,具備超強感知、故障告警、智慧決策和快速執行等功能,使戶均用電容量提升了4倍,可自行調節電壓保持在穩定區間,還可滿足當地未來十年發展的用電需求。“我們以智慧台區建成投運為契機,大力發展香梨產業、養殖業和旅游業,讓村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庫爾勒市和什力克鄉鄉長烏斯曼·熱合曼說。
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監測數字化新型低壓配電網運行情況。王晉魁攝
在烏魯木齊市奇台路,具有低壓自愈、源網荷供需智能平衡等功能的全國首個數字化新型低壓配電網正在默默地守護著繁華的城市。特別是它的自愈功能,讓故障停電時長由原來的數小時降至3秒,極大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感。
2022年,公司強化配電物聯網建設,加快推進台區智能融合終端7個示范點、5個示范區建設,完成39個集中式蓄熱煤改電物聯化改造,讓“不停電”“用好電”的體驗惠及天山南北更多人群。
同時,還在南疆推廣應用電採暖負荷智能柔性控制系統,讓更多的居民享受到電採暖的便利舒適和成本節約﹔推進機井群控農業智慧用能場景應用,服務農業現代化發展﹔加快推進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智能運維服務平台建設,為用戶提供更智能的充電體驗……
在智慧配網的助力下,公司全口徑供電可靠率99.8612%,用戶平均停電時間12.1262小時/戶,同比壓降49.56%,供電可靠性達到公司歷史最好水平,人民群眾電力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發展清潔電 “國網綠”成色濃
伊犁—博州—烏蘇—鳳凰II回750千伏輸變電工程踐行綠色理念。滾艷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伊犁—博州—烏蘇—鳳凰Ⅱ回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有23千米線路、57座基塔位於蒙瑪拉森林公園內。森林公園以雪嶺雲杉為主,被稱為微型水庫,對涵養水源、改善生態具有重要作用。
該工程在設計之初,就把環境保護作為重要設計因素,工程最終繞行約2千米,避讓了2000余棵雲杉。“我們合理規劃車輛行駛路線,並對部分森林施工道路鋪設棕墊、綠毯,在鐵塔下方墊方木,部分區段用無人機放線,牽引繩全程不落地,全力保護沿線生態。”工程業主項目經理李俊說。
輸變電工程經常要穿越自然環境,公司始終將生態意識貫穿工程建設全周期,開展綠色策劃、綠色設計、綠色建造,推廣節能導線、裝配式圍牆等環保材料和新技術應用,切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輸電線路橫穿巴音布魯克草原,與自然和諧共生。張利民攝
新疆風光資源豐富。近年來,新疆新能源基地規模化開發建設,建成哈密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在多個地州市建成百萬千瓦級新能源集聚區,並正在推進准東、哈密北等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規劃。同時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已全部開工,第二批項目正積極推進。
公司全力服務新疆新能源發展戰略,支撐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和高水平消納。通過新能源雲平台實現“網上辦”高效批復,加快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建立工程進度清單,按周跟蹤推進,確保新能源發電項目建成即並網,並堅持新能源優先調度,確保“能發盡發”,助力新疆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公司還全力推動省級綠電交易市場建設,開展疆內和跨省區市場的綠電交易,目前已實現綠電交易月度常態化。
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能源處副處長李楨說:“新疆通過政策支持和電網接入等保障,推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哈密市十三間房220千伏國投東溝風電匯集站,鐵塔與風機林立。馮洋攝
據統計,2022年新能源送出工程開工建設38項,投產15項。該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水電新能源處新能源並網專責丁碧薇介紹,新能源並網404.2萬千瓦,其中風電206萬千瓦、光伏198.2萬千瓦,較往年有大幅提升,累計新能源裝機4065.5萬千瓦,佔總裝機的36.09%。(王耀武、劉長勝、袁媛)
來源:國網新疆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