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非凡十年】烏魯木齊供電:走好電力“趕考路”

2022年09月30日11:03 |
小字號

9月,秋高氣爽,入夜后,新疆國際大巴扎華燈初上,車輛在馬路上飛奔而過,道路兩旁的民族特色街區燈火通明、五彩斑斕、繁華閃耀。

在燈火璀璨的背后,講述的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電力發展的故事:十年來,一條條銀線貫穿天山南北﹔十年來,延伸的電力線路打通城市發展的“任督二脈”﹔十年來,電網更堅強、更智慧,電力服務也更細致、更貼心﹔十年來,堅強智能的電網筑牢了祖國西部城市社會發展、經濟騰飛的根基,強勁的電流照亮了城鄉村落,也照亮了各族群眾的幸福之路。

在烏魯木齊220千伏老滿城變電站內,一台智能機器人在零下26℃低溫下對變電設備進行巡檢,確保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正常用電。王晉魁攝

十年踔厲奮發,十年砥礪前行。十年來,電網作為重要基礎設施,已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留下了鮮明印記,寫下了生動注腳。

這十年,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在天山腳下書寫了助力城市經濟快速發展、服務美麗首府智慧用能的新篇章。

“天上飛”+“地下跑”

“立體巡檢”的“智慧電網”

無人機空中巡線、地下管廊智能巡檢機器人穿梭在廊道自主巡檢、智能機器人自動為變電站“體檢”……

十年間,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在電網各個領域中加速應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高科技設備的助力,讓電力巡檢實現智能化,保障了首府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9月17日上午,在達坂城區220千伏祁家溝到柴窩堡一二線,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無人機班組班長卓培杰和同事使用無人機正在巡線。

在卓培杰的操作下,一台四旋翼無人機機翼快速旋轉,伴隨著轟鳴聲逐漸飛離地面,朝鐵塔頂端飛去。它一會飛到鐵塔頂端,一會像飛鳥般穿梭於線纜縫隙之間,精准巡查每一處設備。而卓培杰則在手持操縱端仔細觀察著無人機拍攝畫面。

“我們這次是無人機精細化巡檢,重點巡檢鐵塔、廊道,導線、絕緣子、金器具以及看導線上是否有異物等。”卓培杰說,無人機就是一個會飛的“巡線工”,能測溫,能拍照,還能搭載一些設備,用於特殊檢修,也可以通過讓無人機定點懸停在線路上方進行重點巡檢,精確檢測設備的細小部件的缺陷。其所拍攝的畫面,傳輸到后台后還可以自動識別缺陷,大幅提升巡檢的精確度。

卓培杰介紹,巡線無人機一組電池的續航能力在30分鐘左右,大概能巡檢4到10基鐵塔,一般外出巡線時都會攜帶多組電池。

“我們今天要巡視25基鐵塔,大概3個小時可以完成。”卓培杰說,如果是人工巡檢,一天隻能完成10基左右,使用無人機大幅提升檢修效率。

烏魯木齊電網覆蓋面積廣,35千伏~220千伏輸電線路超過200條,山區、風區線路有58條,高海拔無人區線路總長度超過了800千米,人工巡檢較為困難。而無人機為電網巡檢插上了“翅膀”,可以輕鬆到達距離地面100多米高的鐵塔上方,對設備實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檢測。尤其是在惡劣天氣下,讓巡線也能輕鬆實現。

“隻要是在7級大風內,無人機都可以飛,小雪天氣也可以。”卓培杰說。

十年間,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在輸電運檢中心成立無人機班組,共有3名“飛手”,11架無人機,巡檢線路2500公裡,佔到全部高壓線路的一半左右。

“現在無人機巡檢主要用於山區以及人煙稀少的線路,今年我們打算再增加5名飛手,爭取在更多的線路用無人機替代人工巡檢。”卓培杰說。

當日下午,在烏魯木齊市220千伏三宮變電站110千伏電力地下管廊內,一台白色機器人正沿著管廊上方的軌道行進,為線路進行測溫,兩隻“眼睛”記錄著周圍的環境和設備運行變化。

這個地下管廊有兩米寬,兩側分別設置有7層架子,每層架子上放置著黑色的電纜。機器人巡檢運行的軌道則位於管廊的上方。

“這條管廊全長1.4公裡,敷設有7回110千伏高壓電力線路。”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輸電運檢班工作人員哈斯特爾哈哈爾曼說,機器人的兩隻“眼睛”可以旋轉調節,一隻用來測溫,一隻用來拍照,同時它的身上還有氣體、溫濕度外部傳感器,通過管廊內無線信號為后方處理系統提供原始數據。

機器人在管廊內巡檢,而工作人員在電腦端就可以查看巡檢數據和畫面,檢測到缺陷還可以發出報警信號。

“機器人全面巡檢一次,隻需要12分鐘,且檢測的可靠性和精准性均比較高。”哈斯特爾哈哈爾曼說,而人工巡檢兩人一組,需要5小時才能完成。人工巡檢不僅耗時費力,而且在密閉空間內持續作業時,存在火災、氣體中毒等風險。

十年間,機器人作為智慧電力巡檢的“主角”,實現了地下管廊和電力線路狀態的實時感知、自主預警和智能處置,為地下管廊電力線路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年間,烏魯木齊電網建立全疆首家智慧輸電監控中心、首座智慧變電站等一批智慧電網示范工程,輸電無人機自主巡檢覆蓋率提升至62%,烏魯木齊電網輸電設備故障跳閘率降低71.8%,變電設備故障跳閘率降低53.3%,為城市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供電保障。

數字化+“綠”化

新型電力系統定義發展“新活力”

十年間,從“零碳”智慧服務社區到“清潔低碳”示范校園,從低碳景區到智慧場館,從電動汽車V2G充電站建成到建設充換儲調一體化站,從城市智慧台區到電氣化鄉村,從加快電網數字化轉型到構建新型配電系統......在探索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以數字化+“綠”化為抓手,在做好綠色“增量”文章的同時,也在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存量”上下功夫,一幅以綠色電力為底色的高質量發展畫卷緩緩鋪開。

車子在距離烏魯木齊城區約70公裡的高速上疾馳,壯美的風景映入眼帘——浩渺的戈壁上,一架架風機轉動潔白的羽翼,期間,一基基新架設的鐵塔,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閃閃。在“中國風谷”達坂城風電基地,“充換儲調”一體化示范站土建部分正在緊張建設中,這是“充換儲調”一體化技術在新疆的首次嘗試。正是這次嘗試,進一步拓寬了達坂城地區清潔能源消納渠道,為新疆清潔能源基地發展及清潔用能模式提供了新的實踐樣板。

與此同時,在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城區第一供電中心,監控人員通過新型配電網平台監控系統,查看台區運行溫度、三相不平衡及低壓負載情況。這是該公司在奇台路建設的“綠色高效、數字賦能”新型低壓配電網,並成功完成了失電秒級自愈、源荷智能平衡等多項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新技術應用,推動新型配電網建設邁入新階段。

該配電網共有用電客戶229余戶,分別由兩個配變變壓器作為供電電源,通過對該配電網內6個分支配電櫃進行智能化升級,實現了從末端的傳感器、控制器、斷路器,到故障隔離供電恢復終端的物聯數據通信,當區域配電網內任意設備故障時,通過自動隔離故障、恢復供電,將區域內平均故障停電時長由原來的小時級降低至3秒。

“該技術可實現區域供電網路的源網荷供需自動平衡。”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城區第一供電中心負責人周建邦說,當低壓配電網內分布式能源發電時,融合終端可根據已設置策略,以不停電、無感知的方式將更多的用電客戶遷移至具有新能源的供電電源,當電動汽車充電樁帶來沖擊性負荷時,自動將更多的用戶客戶轉移至輕載供電電源,讓新能源更多的生產消納。

據了解,該項目不僅示范了新型配電網“源網荷”互動新技術,還示范了新型配電網運檢管理模式及卓越服務模式,以數字賦能實現平台、終端、移動應用統一管理,應用調容調壓變壓器、智能配電櫃、電能質量綜合治理、人工智能識別等系列技術,促進運營管理提質增效、基層減負。依托營配數字融合,實時掌握客戶用電情況、暢通線上繳費渠道,不斷提升客戶辦電、用電服務水平。

十年來,隨著數字化技術與電網發展融合並進,越來越“聰明”的新型電網技術還在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發揮更大作用。

“利用運營資源管控中的全鏈物資管控‘一張圖’,可以輕鬆管控到項目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全面分析投資計劃、投資預算、裡程碑計劃等全過程數據,並對入賬、結決算滯后的項目分別進行預警、告警,幫助我們快速發現綜合計劃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對經營管理策略優化工作幫助特別大。”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專責袁建黨說,公司今年建成的“全業務數字化管控中心”,讓我們的工作更加高效。

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積極探索“市縣所”多層級數字化轉型路徑,聚焦系統深化應用、公司管理提升和業務流程優化,以全面實時感知、全程實時分析、全域實時處置為目標,在烏魯木齊試點運營“全業務數字化管控中心”,協同運轉安全管控、智慧電網調控、設備數字化管理、卓越服務指揮、運營資源調控、數據運營管理、智慧能源服務等7個分中心,形成“一基、四翼、兩引領”管理格局,探索實踐地市供電企業數字賦能、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機制。

目前,已構建全景看板支撐企業數字運營,依托數據中台,貫通安全、調度、運檢、配網、營銷、發展、建設、人力、財務、物資、后勤、黨建文化等12個專業數據資源,打造涵蓋綜合計劃、經營質效、全鏈物資管理、指標業績管控、重點任務督辦等34項功能、匯聚427個關鍵指標的企業運營全景數字化看板,實現全業務資源“穿透式”管理,支撐公司數字化運營管理全覆蓋。

同時,正在建設“一平台、一終端、多應用”數字化班所,制定涵蓋6項配網業務、39項營銷業務、6項綜合業務的i國網移動端應用場景,已部署上線搶修工作票、報表中心等12項移動應用,通過移動應用部署,促進基層班所營配業務數字化管理能力提升。

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科技互聯網部副主任陳疆介紹,通過市縣所三級數字化示范工作,公司各項業務變得更加“在線化、透明化、移動化、智能化”,加快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滄桑巨變﹔十年艱苦創業,十年光明永恆。

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天山腳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場前所未有的電力革新,讓天山南北各族人民開啟了清潔、智能的用電新生活。(王晉魁)

來源: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