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胡興軍——

大漠深處 解密千載時光(為夢想奔跑)

本報記者 韓立群
2022年05月24日09: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大漠深處 解密千載時光(為夢想奔跑)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4日 第 13 版)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一樓整理室內,研究館員胡興軍正專心致志查看著木簡。木簡長的有20多厘米,短的隻有1厘米,有些甚至隻有指甲蓋大小。“這些東西都是寶貝。有些是前不久才從克亞克庫都克烽燧考古發掘現場運回來的。”胡興軍拿起一枚木簡對記者說。

今年3月31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名列其中。“得知這個項目被評為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團隊每個人都激動不已。10年辛苦,終於收獲。”胡興軍說。他連夜寫了一副對聯:大漠孤煙甘寂寞,長河落日自輝煌。橫批:一烽十年。

2011年3月,胡興軍和同事第一次進入天山南麓孔雀河流域,對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進行了調查和勘探。2016年,為配合維修保護,他們又對這個烽燧進行了試掘。2019年9月底,他作為領隊,正式對烽燧遺址進行考古發掘。3年時間,其中田野發掘時間長達17個月。

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地處塔裡木盆地北部。那裡夏季蚊虫肆虐,冬季寒冷刺骨,沙塵有時一刮就是幾個月。在這裡挖掘考古,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篩沙子是最苦的活。重要的區域篩了6遍,我們不放過任何可能的機會,連指甲蓋大小的文書殘片等都不遺漏。”胡興軍說,大家爭分奪秒,幾乎一天也不休息。在現場,即便戴著兩層口罩也擋不住沙塵往口鼻耳中灌。

風季來臨,沙塵暴是家常便飯。發掘了60多天,有40天是沙塵暴天氣。風沙一起,昏天黑地,飛沙走石,10米外看不到人。隻要風小一點,團隊成員又在各自崗位上默默干了起來。

胡興軍介紹,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考古項目目前共整理出1500多件(組)文物。新發現的883件文書,為國內遺址出土數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文書資料,填補了多項歷史文獻的空白。它為深入研究唐代西域邊防體系、絲綢之路交通保障體系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42歲的胡興軍,頭上已有了白發。“干我們這行,一年有六七個月在荒郊野嶺,想想前輩們的努力,我們這點苦算不了什麼。”談及十幾年考古經歷,胡興軍只是微微一笑,而談起考古成果,他語氣中透著興奮:“我們今年要拿出20篇左右的研究成果,期待這座歷經千年的唐代烽燧遺址成為講述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