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橄欖綠”轉赴“新戰場” 扶貧路上顯擔當

2021年08月25日18:18 |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各行各業的優秀退役軍人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他們中有堅守深度貧困地區,向沙漠要綠色、用先進技術帶動群眾致富的科技農業企業家﹔有傾情打造扶貧項目,將公益慈善送達困難群眾心中的“愛心大使”﹔有夯實基層基礎、改善人居環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的“兵支書”……退役軍人出征脫貧攻堅戰已成常態,在闊步走向推動鄉村振興的路上發揮硬核力量,展示良好形象。

訾桂信:黃沙地裡“闖”出綠色扶貧路

訾桂信,1980年入伍,1983年退役回到山東高密老家。2004年,已經40歲的訾桂信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帶著滿腔奉獻西部的熱情和過硬的農業技術知識,來到了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17年間,這位山東漢子扎根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他轉觀念、傳技術、辦實體、建基地,從農業技術顧問到科技農業企業家,再到建立皮山縣第一個農業綜合科技示范園,探索出了皮山縣現代化種養殖業發展新模式,建成了種養、加工、銷售完整產業鏈,帶領貧困戶從黃沙裡“闖”出一條綠色扶貧路。

作為農業技術顧問,他始終把幫助發展農業設施,培養本土技術人員,帶領更多群眾脫貧致富當作最大的心願。他意識到,落后的觀念才是制約經濟發展、阻礙農牧民脫貧致富的關鍵。

在縣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建成了皮山縣第一個綜合性農業科技示范園,通過示范帶動,讓當地農牧民明白“先進的生產技術才是農業發展的核心”。通過示范園建設,從“干給農民看”到“帶著農民干”,再實現“領著農民賺”,用實際行動引領帶動他們逐步轉變思想觀念。培養少數民族技術骨干、成立農業科技服務隊、購買技術服務車,十幾年來,依托示范基地舉辦各類科普講座230多場次,培訓近5萬人次,培養的農業科技服務隊走遍了皮山所有鄉村,宣傳服務對象達30余萬人次。

此外,他還和20戶貧困戶結為幫扶對子,吸納他們到公司就業,引導他們學習實用技術,掌握一技之長。

2015年皮山地震,皮西那鄉貧困戶努爾買買提家房屋倒塌,原本貧困的生活雪上加霜,訾桂信資助3萬元幫他重建了房子,並讓他到公司勞動,讓他有了固定收入,同時又學到了技術,實現了穩定脫貧。為了能吸納更多農牧民就近就業,他不斷擴大企業規模,建成了現代化的生鮮配送中心、種雞場和良種羊擴繁場,累計輻射帶動2萬余人增收,培養了大批農技人員,很多農民靠著學到的種植養殖技術自己另起“爐灶”,走向脫貧致富之路。同時,他還採取為農牧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等服務,解決農民賣貨難的問題,真正讓農民通過自己的勞動,實現持續脫貧。

一直以來,訾桂信把公益事業和社會幫扶作為自己人生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為支持當地疫情防控工作,自願交納特殊黨費1萬元、捐贈物資5萬余元﹔為支持當地維穩工作,累計捐款慰問一線干警40余萬元﹔為支持當地農業產業發展、民族團結、教育、公益事業等累計捐款630余萬元。

祝芳:播種公益扶貧之花 助力精准脫貧結果

祝芳,1999年入伍,2012年退役后計劃安置到自治區社科聯,先后在財務室、科普部工作。2018年,祝芳積極響應黨中央全面打響精准脫貧攻堅戰號召,爭取到北京市仁愛慈善基金會慈善項目,架起了首都人民與新疆各族人民的扶貧助困連心橋,共同實施“愛心超市”“金色搖籃”“石榴籽夏令營”“精准扶貧”等內容的“金橋工程”項目,涵蓋了社會扶貧、教育扶貧、專項扶貧、醫療扶貧等多個領域。截至目前,已為南疆四地州捐建“愛心超市”30余家,為220個行政村、幼兒園發放公益物資578批次,總價值超過2200余萬元,惠及南疆困難群眾35萬余人次,為助力新疆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突出的特殊貢獻。

2012年,祝芳從部隊轉業到自治區社科聯工作。作為在部隊積極參與雙擁共建的先進個人,到了地方工作,脫下的是軍裝,脫不下的是骨子裡擁政愛民的擔當和情懷。在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認親活動期間,看到村民生活困難,缺少過冬衣物,便創建了“明天會更好(新疆)愛心捐贈群”,呼吁同學、戰友和朋友130余人為村裡老鄉捐贈衣物,奉獻愛心。

后來推進自治區社科聯與北京市仁愛慈善基金會聯手打造“金橋工程”“愛心超市”項目,有計劃地配送相關物資,使愛心捐贈規模化、常態化,村民可以通過現實表現賺取積分,然后到“愛心超市”兌換生產生活物資。

“愛心超市”既是為村民提供便利的“服務社”,也是引導村民移風易俗、幫助困難群眾樹立奮斗信心、促進鄉村和諧發展的“文明站”。

此外,祝芳還聯系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40萬元,建成英阿瓦提鄉中心幼兒園塑膠風雨操場,為入園兒童提供良好的文體娛樂場所﹔爭取社會愛心資金39萬元,實行“一對一”精准幫扶22戶貧困家庭,幫助困難群眾重拾生活信心﹔組織48名南疆貧困地區兒童參加“牽手看北京、共圓祖國夢”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活動暨石榴籽夏令營活動。

去年疫情防控期間,聯系北京市仁愛慈善基金會為南疆喀什地區四個駐村工作隊捐助口罩8萬余隻,促成200萬兒童大病救助專項基金項目落地,對疏勒縣、和田縣200余名兒童實施了大病救助。

麥麥提艾力·伊敏: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的“兵支書”

麥麥提艾力·伊敏,2007年入伍,2009年退役后回到故鄉和田拉依喀鄉,先后任武裝干事、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自退役以后,始終保持忠誠擔當、踏實肯干的軍人本色,特別是2017年擔任央阿克其勒克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后,帶領村“兩委”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採取“三步走”策略,一步一個腳印,堅決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任務,全村113戶406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夯實基礎強陣地 補齊短板惠民生

把黨組織陣地建設和村民居住環境改善作為第一步。協調爭取38萬元擴建升級黨群服務中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基層黨組織服務陣地建設,基層黨組織服務基層群眾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積極爭取扶貧項目資金,帶領村民修建安全飲水提升工程21公裡、灌溉溝渠13.8公裡﹔率先實施完成節能環保“煤改電”工程,讓村民也像城裡人一樣,過上干淨、暖和、清潔的冬天。組織村內有建筑施工技能和經驗的村民成立安居房工程施工隊,不僅解決了安居富民房的施工進度問題,還為205戶建房戶每戶節省費用4000元。目前,全村家家戶戶都住進了政府安居房,接入了自來水、電、暖氣和網絡,柏油路也修到了村民家門口。

突出特色找出路 發展果業促增收

把發展特色種植業和打通銷售“阻點”作為第二步。採取入戶摸底、測算收入、逐戶研判的辦法,對全村勞動力情況、耕地條件、林果資源、群眾意願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干部隊伍和養殖大戶率先試驗種植無花果、土桃子等經濟作物,其他村民“零成本學習先進技術、零風險共享試驗成果、零投入加入種植隊伍”的“致富路”。目前,全村已種植無花果、土桃子1032畝,畝產收入達4至5萬元,帶動貧困人口101戶脫貧增收。克服常態化疫情防控對農產品銷售的影響,不等不靠、千方百計找尋銷售出路,打通了農產品網絡訂購銷售的新渠道,讓村裡的無花果和土桃子通過網上銷售賣得更多、“走”得更遠,無花果、土桃子已成為全村貧困戶脫貧增收的“搖錢樹”。

志智雙扶生動力 產業指路富起來

把幫助困難群眾樹立脫貧信心作為第三步。堅持定期遍訪貧困戶,了解村民思想狀況,及時掌握困難群眾需求訴求,通過組織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宣講、扶志扶智系列活動,潛移默化地轉變了貧困群眾一些不良習俗和落后觀念,激勵貧困群眾樹立脫貧信心,從“要我脫貧”變成“我要脫貧”。貧困戶艾力腦子靈活,有做生意的頭腦,便引導其借助村種植無花果、土桃子的產業優勢,做起水果銷售生意。現在的艾力由以前吃低保、晒太陽的“懶漢窮漢”變成了村民口中的“艾老板”,一家人不僅實現了脫貧,還成為助推全村產業發展的致富能手。(新疆退役軍人)

(責編:楊睿、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