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多地深耕集采药品“三进”与价格治理 切实保障群众用药权益

近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地医疗保障部门紧扣群众“购药难、购药贵”核心诉求,以集采药品“进基层医疗机构、进民营医疗机构、进零售药店”(以下简称“三进”)为关键抓手,同步构建全链条价格治理体系,通过数据化管控强效能、机制化创新破难题,推动集采改革红利精准直达基层,切实降低群众用药负担,显著提升用药可及性,为维护群众用药权益构建坚实保障屏障。
扩大药店参与规模,织密集采供应网络。自治区持续拓展集采药品示范店覆盖范围,从首批136家增至149家,实现全疆14个地州、15个统筹区全覆盖;昌吉州组织全州786家定点零售药店100%签订集采补充协议,其中597家药店集采药品采购品种数达到或超过50种;阿克苏地区动态优化集采示范药店布局,从7家调整为10家,带动54家连锁药店主动申请销售集采药品;阿勒泰地区将集采药品销售网络延伸至246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全地区县市无死角覆盖;博州督促定点零售药店设集采药品专柜并明码标价销售,10家零售药店签订“三进”补充协议书,采购金额已达69556元。
拓展机构覆盖范围,畅通基层用药渠道。全疆各地医保部门聚焦基层与民营医疗机构集采覆盖短板,不断拓宽集采药品服务触角。吐鲁番市197个村卫生室集采药品配备占比均值达65%,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卫生室配备的156种药品中,79种为集采药品,占比达50%;阿克苏地区在136家公立医院实现集采全覆盖基础上,推动21家民营医院开展集采专项培训,其中17家已正式参与集采药品销售,同时确保所有村卫生室集采药品配备均达到50种以上;喀什地区组织336家定点医疗机构、445家零售药店签订补充协议,明确集采药品供应各环节责任要求;阿勒泰地区实现80家公立医疗机构、280家村卫生室、9家民营医院集采药品覆盖,累计在阳光采购平台完成集采药品采购11.33万元。
强化监测整改力度,精准治理价格异常。构建“全域监测、精准整改”的价格管控模式,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价格治理效能。昌吉州按月选取60种常用药开展价格跟踪,全年监测360种药品并实行3个月循环复查。2025年1月至7月,累计发出价格预警函1015份,暂停33家违规药店医保费用拨付,异常药店数量从1月的411家降至7月的146家,异常药品数量从1月的42种降至7月的27种,被监测药品均价同比下降2%;针对某款阿卡波糖片(50mg×30片/盒),首月监测均价19.3元,某药店售价高达28.4元,经预警整改后该药品价格降至区域均价水平,单药降幅达32%。同时,昌吉州开发建设价采工作运行监测子系统,2025年通过系统标记线索,协议约谈处理221家违规药店。
推进透明规范机制,筑牢价格管理防线。新疆多地医保部门结合实际推出针对性举措,推动集采药品价格管理透明化、规范化。阿克苏地区聚焦群众价格知情权,实行集采药品“双标签”公示制度,在零售药店显眼位置同步展示两类价格,让群众明晰价格构成;同时结合药店运营成本差异与区域市场竞争情况,动态调整实际加价率,兼顾药店合规运营与群众购药成本。昌吉州在集采补充协议中明确“价格红线”,规定药械售价不得明显高于本地区同类型定点药店相对集中价格20%区间,且职工门诊统筹挂网药品需按不高于挂网价销售,以硬性约束倒逼药店规范定价,切实维护群众购药价格权益,筑牢集采药品价格管理防线。
下一步,新疆各地医保部门将持续推动“三进”工作重心从“进”向“销”转变,进一步扩大集采药品品类覆盖范围,优化价格监测与协同监管机制,引导更多定点民营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参与集采,确保集采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持续巩固群众用药保障成效。
来源:新疆医保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