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雅县:风沙退却,胡杨又绿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克苏地区沙雅县,470万亩胡杨林与林草植被沿塔里木河绵延260公里,构成了守护绿洲的天然生态防线。近年来,沙雅县以林长制为总抓手,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沙护绿实效,在沙漠边缘勾勒出生态与发展共赢的生动图景。
目前,沙雅县依托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构建了“网格化+责任制”的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全县划分了150余个林长制网格,270名护林员分片驻守巡护,实现“每片林地有人管、每个隐患有人除”。2020年,盖孜库木乡组建的森林消防应急分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12名队员每日开展跨区域巡护,最远单日行程达100公里,重点排查火情隐患、开展防护宣传,成为林区安全的“移动屏障”。“能守护家乡的胡杨林,这份工作既光荣又有意义。”队员奥古子汗·麦麦提说出了护林人的初心。
森林消防应急分队正在演练。刘子涵摄
针对胡杨林生态修复这一核心任务,沙雅县持续深化科学治理举措。自2021年以来,全县坚持引洪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措施,每年4至7月直升机打药防治春尺蠖、叶斑病,让古河道旁的枯槁胡杨重焕生机。在“魔鬼林”林区,植被覆盖面积显著提升,马鹿、狐狸、鹅喉羚等野生动物踪迹日渐增多,生态改善成效肉眼可见。这些胡杨林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阻挡风沙侵袭,成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安全的"稳定器"。
在防沙治沙实践中,沙雅县探索出“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结然巴西村的林草生态恢复带,新疆鸿泰绿疆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2.5万亩梭梭种植基地里,昔日20多米高的沙丘已被平整,今年3月栽种的梭梭成活率超90%,7月完成肉苁蓉接种后,预计明年10月即可产生经济效益。
如今的沙雅县,从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复苏到沙漠边缘的绿色延伸,林长制正让每一片林地都成为生态屏障,每一项治沙举措都孕育发展希望。在制度保障与科学实践的双重驱动下,这座塔河之畔的小城正以扎实行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书写着新时代防沙治沙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来源:新疆林草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