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编织社织出一朵朵“幸福花”

穿针、绕线、打结……动作一气呵成。10月9日下午,新疆奎屯市乌鲁木齐西路街道闻莺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20余位居民正全神贯注地学习五角星挂件制作技艺。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一个个立体的五角星逐渐成型。这堂生动的手工课,正是闻莺园社区“春荣手工编织社”通过手工艺培训实现居民增收、促进邻里和谐的有效载体。
编织社的成立,源于社区干部一次次的入户走访。干部们发现,因腿脚不便等原因长期居家的居民不在少数,她们有劳动意愿却因出行困难,无法就业。
“如何帮助这些居民增加收入?”这个问题萦绕在闻莺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疆燕的心头。经过专题研究,社区决定发挥干部朱春荣手工编织的特长,成立编织社,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学技能、增收入。
2023年,“春荣手工编织社”成立,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新疆老年开放大学奎屯分校的师资力量,每周固定开设课程,系统传授串珠、布艺、毛线编织等技艺。截至目前,已吸纳69名居民加入,其中困难群体占比75%。实现稳定就业的居民月均收入2200元以上,20人通过灵活接单实现增收,3名学员凭借精湛手艺自主创业。
编织社里,李奎红的故事尤为感人。李奎红因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运动障碍,加入编织社后,她从串珠、起针学起,手指扎破也不言放弃。如今,她不仅开了家手工艺品小店,还受邀成为新疆老年开放大学奎屯分校的编织老师。“在社区和老师的帮助下,我掌握了这门手艺,现在不仅成功创业,还能把手艺教给大家,特别有意义。”李奎红的话语中饱含感激。
曾经很少出门的居民韩琳娜,如今也成为编织社的老师,五彩毛线在她指尖流转,钩针起落间,一朵朵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花悄然绽放。她在市场租摊售卖作品,去年夏天收入近万元。“现在靠一双手就能挣钱,腰杆都挺直了!”她的笑容里洋溢着自信。
随着学员们手艺日益精进,如何让作品走出社区、实现自身价值成为新课题。社区探索出“培训+产销”一体化模式,通过线上短视频展示、线下“党员跑单队”对接商超企业定制需求,打通销售渠道。
走进编织社,憨态可掬的布艺玩偶、玲珑精致的串珠饰品、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创挂件琳琅满目。编织社还积极承接订单,不仅为新疆老年开放大学奎屯分校校庆订制了150份伴手礼,还为社区金婚老人编织了30束毛线玫瑰花,这些作品都广受好评。
如今,编织社成员和谐相处的画面成为社区的一道风景线。每周的手工课上,居民们围坐切磋技艺,课下分享生活心得,原本陌生的邻居成了知心“织友”。社区依托编织社开展“端午巧手做香囊”“重阳暖心制艾草槌”等主题活动106场,让居民在互动中增进感情。退休居民邹献利感慨道:“以前在家没事干,总觉得孤单,现在每周来上课,和大家一起做手工、唠家常,日子充实多了!”她主动承担起整理材料的工作,成了大家的暖心帮手。
从技能传授到产销衔接,闻莺园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用小手工闯出一条特色帮扶之路。李疆燕表示,社区将继续联合新疆老年开放大学奎屯分校,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引入剪纸、布艺等更多手工技艺,让编织社真正成为居民增收致富的加油站、社区和谐发展的新引擎。(李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