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织密健康保障网,守护天山南北幸福民生

——新疆医保为民服务纪实

2025年10月13日16:21 |
小字号

从乌鲁木齐的繁华都市到帕米尔高原的偏远村落,从阿尔泰山脚下的牧民毡房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洲小镇,新疆医保以“人民至上”为根本遵循,通过一系列举措织就了一张覆盖全民、保障有力的健康防护网。这张网不仅兜住了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底线,更托起了全疆各族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健康梦想,书写着新时代医保为民服务的生动篇章。

数据精准监管:让每一分“救命钱”都用在刀刃上

清晨的阳光洒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保结算窗口,药剂师阿依夏木·买买提正在为患者调配药品。她熟练地扫描药品包装上的20位追溯码,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这盒阿莫西林胶囊生产、流通、配送的全流程信息。

“现在每盒药都有电子身份证,扫码就能看到‘前世今生’。”阿依夏木说,自从去年7月新疆全面实施医保药品“依码结算”后,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全疆9647家定点医药机构重复上演。

这项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是新疆医保系统构建的“三位一体”智慧监管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医保部门能够精准锁定诊疗服务异常、费用结算可疑等线索。2025年上半年,系统自动筛查出异常数据3.2万条,指导7000余家定点机构自查发现问题9096个,主动退回违规基金3.15亿元。在和田地区,一家私立医院通过虚构住院病历骗取医保基金的违法行为,就是通过医保结算清单质控系统的“事中拦截”功能被及时发现的。

更令人振奋的是“驾照式”记分管理的创新实践。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骨科主任李明打开手机上的医保支付资格管理系统,看到自己的年度记分仍然是零。

“这个系统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我们要规范诊疗行为。”他指着屏幕上详细的记分标准解释道。目前,全疆已有24.7万名医护人员纳入管理,292人次因违规行为被记分,其中347家机构因严重违规受到解除医保协议等处罚。这种“约束+激励”的双向机制,让医保监管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预防”。

在塔城地区,退休教师王建国亲历了监管体系升级带来的变化。去年冬天他因心脏病住院,发现医院开具的某些检查项目明显超出常规。“我通过医保服务APP上传了疑问,第二天就有工作人员上门核查。”王老师感慨地说,“现在看病心里更踏实了,知道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

正如自治区医保局负责人所说:“我们要像守护眼睛一样守护医保基金,让每一分‘救命钱’都用在刀刃上。”

便民服务创新:从“刷卡时代”到“刷脸就医”的跨越

“真是太方便了,刚才着急带孙子来看病,忘带医保卡了,没想到刷个脸就结完账了。”在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门诊结算处,居民阿依古丽体验完医保刷脸结算后连连称赞。这个生动的场景,正是新疆医保服务数字化转型的真实写照。

从2020年医保电子凭证上线至今,新疆医保服务经历了“持卡结算—扫码支付—刷脸就医”的三级跳,让各族群众享受到了便捷的服务。

更贴心的是,系统支持亲情账户绑定,乌鲁木齐市民张女士可以用自己的手机帮住在上海的母亲预约专家号。在伊宁市喀赞其民俗街,经营干果店的个体会艾力·买买提演示了医保钱包的妙用:“在疆外打工的女儿生病住院,通过这个功能直接把我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转给她用了。”这项创新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医保资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济共用。

如果说数字化服务解决了便利性问题,那么“医保付费一件事”集成改革则攻克了流程性难题。在昌吉州人民医院,参保人阿卜杜拉·麦麦提通过“一码付”功能,仅用3秒钟就完成了医保基金、个人账户和自费部分的一站式结算。“以前看病要带现金、银行卡、医保卡,现在一个手机全搞定。”他展示着手机上的账单明细说。这项改革整合了刷脸付、亲情付等5种支付方式,让就医结算像网购一样简单。

在偏远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乡村医生热依汗古丽·买买提见证了医保服务下沉带来的改变。通过自治区医保信息平台,她所在的乡卫生院实现了与三甲医院的远程会诊和处方流转。“牧民不用跑几百公里去城里,在家门口就能拿到专家开的药。”她指着正在通过电子处方中心配药的柯尔克孜族老人说。

如今,全疆11122家定点机构支持医保码全流程应用,累计完成刷脸结算729.2万笔。

民生温度彰显:暖心实招,守住稳稳的幸福

“没有医保,我可能永远听不到女儿叫爸爸了。”在喀什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买买提江·玉素甫抚摸着刚出院的女儿,眼里闪着泪光。他7个月大的女儿因早产并发症住院治疗,2.3万元的医疗费用通过医保报销后,个人仅支付了3000多元……新生儿落地参保政策让这个家庭避免了因病致贫的风险,这样的故事在天山南北不断上演。

在昌吉州,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后,1万多个家庭圆了育儿梦,累计减负1512万元;在伊犁州,灵活就业人员张女士作为新纳入保障的1465名参保者之一,领取了2.5万元生育津贴;在乌鲁木齐,生育津贴免申即享改革将发放周期从30天缩短到10天,让产假中的妈妈们安心休养。

对于慢性病患者,新疆医保同样给出了暖心方案。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高血压患者阿依夏姆·肉孜通过“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在西安看病时直接刷卡报销,不用再垫付数千元医疗费。目前,全疆已有10种门诊慢特病实现跨省结算,2025年1-8月减少群众垫付1.65亿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集采药品“三进”活动,通过建立136家示范店和加成政策,让偏远乡村的群众也能用上质优价廉的集采药品。在和田地区,72岁的农民阿卜杜勒·麦麦提通过医保药品云平台手机APP,轻松查询到离家最近的药店有他需要的胰岛素。“以前买药要坐班车去县城,现在村卫生室就能买到集采的便宜药。”他高兴地说。这种“找得到、买得上、能报销”的药品供应体系,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99元保300万元,用医保个账就能给全家投保。”乌鲁木齐市民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红山惠民保”的初心。作为政府指导的商业补充保险,自2023年试点以来,已为106.5万群众提供保障,累计赔付4952.66万元。在阿克苏市,退休职工张大爷办理出院结算时,基本医保和惠民保同步结清的场景,让围观群众纷纷点赞:“自己几乎没掏钱,这政策太暖心了。”

“十四五”期间,各项医保帮扶政策累计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达到922.72万人次,减轻费用负担超过47.96亿元。

制度创新实践: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的突破

在乌鲁木齐市医保局,工作人员展示了“一人一档”全民参保数据库的强大功能。通过大数据比对,系统自动识别出20余万疑似应参未参人员,精准推送参保提醒。这项创新使全疆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新增参保47万人。“以前催缴医保像大海捞针,现在系统能自动定位漏保人员。”工作人员介绍说。

制度层面,新疆医保系统构建了多层次保障体系:“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三重保障梯次减负,“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的覆盖全人群,“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难题。在塔城地区,精神类疾病患者通过按床日付费机制,避免了频繁转院的困扰;在乌鲁木齐,“全院一张床”的管理模式将床位使用率提升至95%,平均住院日缩短至6.56天。

然而,更深远的影响发生在基层。

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86个县市的结余留用资金7367万元用于医务人员激励,7367.25万元反哺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在阿勒泰地区,医共体内部建立的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让轻症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获得县级专家的远程指导。这种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正在重塑新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此外,依托自治区医保信息平台,累计归集药品追溯码信息超3亿条,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国家推送疑点线索核验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同一追溯码多次报销”“异地高频购药”等违规行为,让监管从“被动排查”转向“主动预警”。

下一步,自治区医保局还将加快在全疆推广上线“惠民保”的步伐,进一步扩大医保目录外费用保障范围,优化异地结算服务,探索差异化保障方案。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启航。

在新疆,医保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从医保基金的安全守护,到便民利民的智慧服务;从药品追溯的全程管控,到创新保障的民生兜底……这一系列的生动实践,不仅是新疆医保系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注脚,更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民生领域的具体实践,彰显着党和政府守护各族群众健康福祉的坚定决心。

这张越织越密的健康保障网,让群众在就医购药时更加安心、放心,让群众在面对疾病时更加有底气、有希望,不仅守护着天山南北各族群众的健康福祉,更绘就着共同富裕的民生画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贡献着医保力量。

前行路上,新疆医保将继续作为坚实的民生守望者,让公平、可及、有温度的医疗保障,成为天山南北最动人的幸福底色。

来源:新疆医保局

(责编:陈新辉、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