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阿勒泰 奔赴一场“诗与远方”的约会

9月,新疆阿勒泰的秋日画卷正徐徐展开,“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阿勒泰地区,中央和对口援疆省市、自治区和兵团主要媒体记者奔赴一场“诗与远方”的约会,感受自治区成立70年来的发展脉动,开启我的阿勒泰采访之旅。
福海县乌伦古湖上鸟儿成群结队在湖面游弋觅食、“户儿家”文化大院见证了160多年来的民族团结佳话、阿勒泰将军山滑雪场全新升级为四季皆游、北屯市的瓜子已经“嗑”出了一条产业链……9月8日至10日,采访团一行在走访中切实体会到,这座因冰雪运动享誉全国的“中国雪都”,更有着生态、产业、文化交融共生的精彩。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我常借出差机会回来,每一次都能有更多新鲜发现与温暖触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古丽尼哈力·艾尔肯说,这次行程实地走访了文化、生态、企业、景区等场所,再次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迫切想把这些鲜活美好的新疆故事报道出来。
走进阿勒泰市红墩镇萨亚铁热克村的“户儿家”文化大院,采访团一行在当地居民的故事里,再次感受到各民族融合发展的新疆温度。刚结束行程没一会,微信群里便铺满了已刊发的报道:《看各族同胞跨越百年,谱写民族交融画卷》《“户儿家”文化大院越开越热闹》……
“新疆的美不仅在于如诗如画的景色,更在于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在于他们携手书写的温暖篇章。”民族团结杂志社记者韩方奕说,“户儿家”文化大院存留的老物件和老照片,见证了160余年来,大家相互扶持、繁荣共生的温暖历程,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
对光明日报技术与视听部编辑范天培来说,新疆故事多、题材好,是座“新闻富矿”。每次来新疆采访,他都充满期待、全力投入。但阿勒泰将军山还是他第一次来,和很多人一样,此前总觉得这里只适合雪季,没想到这次通过亲身体验,真切感受到阿勒泰已蜕变为“四季皆诗”的多元体验地。
范天培说,一部《我的阿勒泰》的热播让无数人对这片土地心生向往,从荧屏热剧到四季旺游,阿勒泰的转型在于文化、体育与旅游的创新融合实践。
在北屯市,瓜子种植户李福玉,今年纯收入两千多万元,这让采访团一行惊叹不已。“种植户的收入很可观,这背后离不开北屯市瓜子产业的坚实支撑。”经济日报总编室编辑林紫晓说,这里的瓜子籽粒饱满、油光锃亮。正是这肉眼可见的优势,让一粒不起眼的瓜子,在10年间串起50万亩种植基地、37家加工企业、24.15亿元年产值,从西北边陲到五洲餐桌,一粒瓜子的崛起,正是中国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采访团一路采访、一路刊发,帧帧鲜活视频、条条生动文图,呈现了阿勒泰地区的发展成就和风土人情。“记者们聚焦民生、生态、基建、民俗,力求从多角度、深层次报道阿勒泰的方方面面,把新疆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研究员苏奎俊说。
阿勒泰地委委员、阿勒泰市委书记汤杰用真实数据和生动实例向采访团介绍了阿勒泰地区的整体情况,他说,如今的阿勒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团结和谐的美好景象,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决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在新征程上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贡献阿勒泰力量。(郭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