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丨风光出天山 绿电送巴渝
7毫秒!
电光火石的瞬间,来自新疆“沙戈荒”的电能,从巴里坤县出发,跨越天山、穿过河西走廊、翻越秦岭,“跋涉”2260公里,奔向重庆,点亮山城夜空。

图为航拍哈密±800千伏巴里坤换流站。人民网 王欲然摄
这座位于新疆东天山脚下的哈密±800千伏巴里坤换流站,是国家重点工程“疆电入渝”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心”,占地面积420余亩,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坤渝直流’双极低端于6月10日正式投产送电。截至8月13日,工程累计输送电量超50亿千瓦时。”国网新疆超高压分公司巴里坤换流站党支部书记高新龙说。
迎峰度夏前夕,这条新疆电力外送的“大动脉”投入使用,快速缓解了重庆市夏季用电压力,拓展“新疆绿电”覆盖面。
“50亿千瓦时电量可满足重庆1100万家庭52天的生活用电需求;能让554万户山城市民在这个夏天实现‘空调自由’。”高新龙给出了专业的测算数据。

哈密±800千伏巴里坤换流站是“疆电入渝”工程的送端站,今年6月10日正式投产送电。人民网记者 唐宋摄
“疆电入渝”工程是我国首批“沙戈荒”新能源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之一,每年可向重庆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工程配套的1420万千瓦电源中,风电、光伏、光热装机达1020万千瓦,新能源占比高达71.8%。
“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当地人口中的这些劣势,却是电力能源建设的天然优势资源,丰富的光热和风力资源转换成清洁能源,产生实实在在效益。

在±800千伏巴里坤换流站主控室,运行人员密切关注设备运行信息。人民网记者 唐宋摄
高新龙还给记者算了一笔环保账:按照每千克标准煤可发电3千瓦时、产生2.7千克二氧化碳计算,每年360亿千瓦时电量,相当于重庆地区燃煤替代12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00万吨。
新疆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疆电入渝”工程不仅发挥了两地优势,还极大改善了重庆的能源结构。
不只是“风光出天山、千里送巴渝”,新疆电力外送的每一度电都意义重大。记者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前七月,新疆累计外送电量超79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表现亮眼,占总外送电量的三成以上。
这些电力跨越漫长距离,为国内22个省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持续转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哈密±800千伏巴里坤换流站。人民网记者 唐宋摄
巴里坤的劲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远处一座座银色铁塔耸立山野荒漠,这条“光明丝路”不仅是能源大通道,更是“新疆力量”为全国能源保供和绿色发展作贡献的典范。(唐晓勇、王欲然、唐宋、唐佳、陈新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