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开发区前往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调研学习

近日,石河子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刚带领韦陀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电投中创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业务人员,前往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大口岸学习先进经验,探索合作机遇。
近年来,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通过不断提升通关效率,协同发展,已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经贸往来的“黄金通道”。
7月3日,调研组首站抵达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在繁忙的通道现场,他们详细了解了金属矿及铁矿砂、饲料等铁路口岸主要进口商品的流向及贸易规模。随后,调研组参观了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现场感受“数字丝路”的蓬勃活力。阿拉山口海关党委书记、关长杨晓军介绍,今年上半年,跨商产业园累计出口包裹5598.19万票,货值约为39.4亿元,同比增长99.6%。业务网络已覆盖亚欧21个国家和地区,阿拉山口已发展成为连接中欧贸易的重要枢纽。
在阿拉山口铁路室内集装箱“换二十二库”,“钢铁驼队”在此实现无缝衔接,调研组重点了解了集装箱换装原理。据了解,中国铁路采用的是1435毫米宽的标准轨,而相邻的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则使用1520毫米的宽轨,由于两国铁路轨距不同,货物在跨境运输时无法直接通行,必须在边境口岸进行换装作业。目前,综保区内拥有宽准轨铁路专用线28条,其中标准轨9条,宽轨13条,编组站6条。若3台桥吊同时作业,约1小时即可完成一列车(55个集装箱)的换装任务。
7月4日,在霍尔果斯海关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中欧班列、TIR跨境运输等国际道路运输方面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刘刚表示,石河子市鼎盛易嘉物流有限公司已于今年6月成为兵团首家拥有自有车辆并开展TIR跨境运输业务的国际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他希望双方强化协作,通过共享运输流量、通关状态、政策动态等核心数据,构建高效数据互通机制,从而为石河子跨境运输企业快速通关及“重去重回”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
会后,调研组参观了霍尔果斯国门文化展示馆并深入口岸一线,现场学习“公路口岸+属地直通”和“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创新模式。霍尔果斯海关副关长陈鹏德介绍,依托通关改革叠加效应与“7×24小时”不间断通关服务,今年1至5月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1817.5万吨,同比增长3.7%,稳居新疆口岸首位,充分展现“丝路门户”的强大承载力。
韦陀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志信表示,通过深入新疆口岸一线的调研学习,从海关智慧监管体系的高效运转,到货物进出口全流程的便捷规范,再到跨境电商产业的创新活力,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新疆对外开放的坚实步伐。他对新疆独特的人文魅力与区位优势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这进一步坚定了其投资信心。
此次赴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的调研学习,是石河子开发区主动对标先进、谋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下半年,开发区将充分运用好此次调研成果,结合自身实际,持续拓宽外向型经济发展路径,深化与各口岸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八师石河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郭福顺)
来源:石河子开发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