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新疆博物馆推进文物活化利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2025年07月12日10:58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7月6日,游客在新疆博物馆体验互动项目。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邹懿摄

碑文镌刻守土历程,书画描绘安邦之景。7月8日,《故土新归——康雍乾时期新疆文物展》在新疆博物馆“故宫厅”开展。一件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以全新视角呈现了清代中央政权有效治理下的新疆社会风貌。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我们要好好研究新疆历史,真正认识到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从而也更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博物馆视察时的殷殷嘱托,让文博工作者们始终牢记。

近年来,新疆博物馆依托对历史文物的深入研究阐释,不断丰富文物的展陈方式,拓展活化利用空间,提升文物保护修复能力,增强与国内文博单位的交流互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化展览共话新疆故事

《故土新归》展览是新疆博物馆自2023年以来第三次在“故宫厅”举办故宫文物主题展,此前分别是玉器展和珐琅器展。

7月1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将在新疆博物馆“国博厅”集中展出贾湖骨笛、编钟等200余件(套)乐器珍品。同一天,《中华锦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国宝展》也将在新疆博物馆开展。展览对锦护臂做了智慧化、数据化的高质量展陈设计,还设置了《发现五星锦》沉浸交互剧场。

“在深入挖掘文物厚重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新疆博物馆接连策划和引进一系列重要展览,策展方式及展陈质量大幅攀升,充分推动了文物活化利用,推进了文明交流互鉴。”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说,让承载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见证丝绸之路繁荣历程的新疆文物开口说话,是正确认识新疆历史、讲好中国新疆故事最生动有效的方式。

推动文物走出去,讲好新疆故事。2024年,新疆博物馆带着馆藏的文书、纺织品、彩绘陶俑、陶器及金属器物等奔赴千里之外,在上海、长沙、天津、成都举办新疆历史文物展览,还赴法国、日本参加中国文物大展。

科技赋能文物新生与传承

6月14日,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的公众参观区域里,前来观看文物修复过程和成果的观众络绎不绝。

清除青花瓷器细碎裂纹中的微尘,洗去军士锁甲上的锈斑,恢复长袖锦袍亮丽的样貌,在科技加持下,一件件珍贵文物在修复师的手中还原姿彩,随后将走上博物馆展台。

近年来,新疆博物馆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扎实推进文物保护修复工作,2024年,共保护修复青铜器、文书、纺织品文物93件(套)。

今年,新疆博物馆将完成《馆藏尼雅遗址保护修复项目》;启动实施《馆藏竹木漆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皮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编制馆藏彩绘泥塑和书画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同时,为喀什、和田等地各级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及预防性保护提供帮扶指导。

“2024年,馆内的《古代西域精品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新疆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等数字化项目已完成。我们将持续加强文物资源管理,不断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说。

文创领跑文物活化利用之路

7月10日午间,新疆博物馆文创区的结算柜台前排起了长队,游客们手中拿着五花八门的新博文创——呆萌的张骞卡通形象文具、亮丽的宝相花徽章、优雅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纹样丝巾、俏皮的唐代女俑流沙杯垫……以文物为对象开发的文创产品,已成为新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创新载体、优化运营的重要依托。

2024年,新疆博物馆研发了3个系列共48种文创产品,面市后反响良好。同时,还通过“金鳞开运 绘龙少年”“我在博物馆里画文物”等社会活动,吸收大量来自公众的文化创意。

“新疆博物馆是自治区重要的文化地标,而文创是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的重要载体,是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全新表达。”何嘉说,博物馆将持续通过文创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以祖国宝贵文化遗产推介者的身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银璐)

(责编:陈新辉、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