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援疆教师王琴、陈建树:母子齐援疆 同校育桃李

7月3日,在新疆博乐市高级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高二(6)班的教室里,王琴正给学生讲解重点知识;此时,她的儿子陈建树已赶回武汉市,全力备战“湖北好课堂”教学竞赛。
55岁的王琴是武汉市第十五中学数学老师,拥有33年教学经验;30岁的陈建树是武汉市武钢三中的数学老师,已工作7年多。2024年8月19日,母子俩与湖北100多名援疆教师一同抵达博乐市,开启了为期3年的援疆工作。
两人在同一所学校,王琴教高二数学,陈建树教高三数学。
“儿子性格活泼开朗,适应能力强,讲课追求大胆创新。我性格内敛,讲课倾向传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王琴说,在教学方面,二人互相切磋、共同钻研,一起提升;在生活上,儿子主动承担家务,帮她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
两人快速适应了新疆的气候和饮食后,开始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新疆的学生热情奔放、思维活跃,在和他们相处中,我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王琴说,教育援疆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融入当地环境后,王琴和陈建树迅速与师生建立了良好关系,并主动加入“青蓝工程”,通过示范课展示、一对一指导、教学研讨等方式,助力受援地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王琴老师平易近人,不仅帮我们完善课件内容、精准梳理复习方向,尤其是备赛时,她总是逐页打磨我的课件,一项一项细致指导。”该校教师敏莉说,与王琴结对后,她的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进入第二学期,高二年级一名数学老师因病请假,王琴主动承担起这个班的教学任务。持续的劳累导致她的耳石症复发,但她依旧坚守教学一线,凭借顽强的毅力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陈建树也不甘落后,为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他不仅在课堂上花心思,还在课后频繁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主动提问的能力。
“我鼓励学生随时随地提问,不拘泥于固定时间和地点。一遍听不懂,我就再讲第二遍第三遍,直到他们把知识点弄懂为止。”陈建树说,这种方式很奏效,不仅拉近了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让一些兴趣不浓厚的同学喜欢上了数学。
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陈建树巧妙利用班里的白纸、桌椅等日常物品作为教学道具,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培养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还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寻找学习搭子,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第一学期结束后,今年元旦,陈建树收到了班里学生田络芸精心制作的贺卡,“看着贺卡上写满了对我的祝福,那一刻,心里很感动,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高考结束后,学生都兴奋地跑来向陈建树报喜,望着学生洋溢着成就感的神情,他给妈妈发去信息分享喜悦:“妈妈,新疆的学生很可爱,谢谢您一直做我生命的引路人,这次援疆经历意义非凡。”(白素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