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新疆:高新之变

2025年05月22日10:49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5月15日,位于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疆新铝铝业有限公司立式喷涂车间正开足马力生产。何龙摄

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蓝海大厦与人才大厦。昌吉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五月,天山脚下,新疆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正悄然书写着产业变革新篇——

在哈密高新区,大功率齿轮箱项目投产后有望结束新疆齿轮箱依靠疆外运输的历史;在昌吉高新区,首批高端铝单板产品刚刚下线,填补昌吉回族自治州高端装饰铝材领域空白;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国际领先的尾矿绿色高效智慧化资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有望在新疆落地推广……

这一个个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图景折射出新疆各地高新区的发展路径——来自全国的技术团队带着高新技术成果在此扎根,产业集群在戈壁绿洲间加速生长。从填补产业链空白到突破关键技术,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赛道布局,天山南北的高新区正通过“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双向突破,探索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产业之变

聚链成群 补齐产业链短板

5月15日16时,哈密高新区戈壁热浪蒸腾。

数百米外,塔吊长臂凌空挥动,焊枪火花不时闪烁,机械轰鸣交织回荡。这正是华建天恒(新疆)传动有限公司大功率齿轮箱项目施工现场,5—20兆瓦风电齿轮箱生产线的钢铁骨架正拔节生长。

“目前基础工程已完成,预计9月底投产。”该公司总经理夏菊华说,创新领先的齿轮箱技术产品,可满足沙戈荒极端环境运行需求,投产后将结束新疆齿轮箱依靠疆外运输的历史。

届时,哈密市将构建起技术先进、配套完善的风电全产业链体系,关键装备本地化配套率将达80%,并带动铸件、锻件、轴承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在昌吉高新区,铝下游产业正在实现精彩蝶变。历时一年多时间建成的新疆星旭铝业有限公司5月8日正式投产,填补了昌吉州在双曲造型、太空舱构件等领域的产业空白,也为昌吉高新区铝下游产业链扣上关键一环。

“公司基于铸造铝已建立6条智能化生产线,涵盖蜂窝板、异形双曲板等高端产品领域。预计今年可生产120万平方米铝单板装饰材料及太空舱系列产品,产值可达2.5亿元。”新疆星旭铝业生产厂长谭潇说。

和星旭铝业相距不远的新疆新铝铝业有限公司,则通过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以铝为原材料生产铝合金建筑型材、光伏材料、边框等,75系节能铝合金型材通过自治区首批次产品认定,眼下正筹备高端系统窗生产车间,届时昌吉高新区铝下游产业链更加完善。

“铝型材深加工企业落户,让昌吉高新区铝下游产业链完成从原材料到高端制品的跨越。”昌吉高新区产业发展科技局副局长于静说,“我们就像拼图师,找准产业链每个缺口精准落子。2024年昌吉高新区铝产业产值已达4.5亿元。”

产业链条短、分布散、上下游配套不到位、缺环断链、产品附加值低,是新疆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天山南北的高新区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优势,先行先试,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乔刚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各园区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好主导产业,切忌盲目跟风,造成“内卷”。要梳理清楚产业链短板,围绕短板或引进先进技术或进行集智攻关,这样才能真正赋能产业发展。

理念之变

治理跃升 从管理变为服务

近段时间,新疆兑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海涛忙得很,“只要有相关的矿业企业来,园区就会叫上我,大家交流探讨,合作机会也就这么来了。”

易海涛的忙碌很值。公司落户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仅半年时间,就和鄯善县签订了《全域尾矿综合治理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在哈密市、库尔勒市的两个项目也即将启动。“园区帮忙开拓市场,企业有更长远的发展,没有理由不来啊。”他说,这也是他带着团队从厦门到新疆成立公司的原因。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科技局党组成员、科协副主席江林说:“以前企业看重政策,眼下更看重市场。我们也要转变观念,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

不仅如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积极推行“创新积分制”,已覆盖园区内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积分结果直接与信贷额度挂钩,截至目前已成功帮助辖区企业融资近2.8亿元。

如何让企业心无旁骛,专心发展?各园区都在“放大招”。

为畅通政企交流渠道,昌吉高新区通过每月举办一次“园区说事”活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产销、融资等各方面的困难问题,并以座谈、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深化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今年以来,“园区说事”活动已成功举办4场,参与企业200余家,共征集到企业困难诉求45条,解决45条,征集到“金点子”建议12条,营造了良好的园区营商环境。

不仅如此,昌吉高新区还拿出真金白银帮助企业发展,2024年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园区企业科技创新,协助企业争取各类项目30余项,撬动企业研发投入9.6亿元。今年,昌吉高新区计划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预计带动辖区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0%以上。

在高新区,像这样的案例每天都在上演,“高新故事”层出不穷,但核心目标只有一个——提高服务质效。

库尔勒上库高新区通过成立驻企服务办公室,带领干部深入企业,全力协助解决企业生产运营、施工建设以及落地前期手续办理各类难题。正是秉承企业至上的服务理念,园区的163家企业已初步形成“化纺”一体化产业、烯烃产业、化工高端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绿色氢能一体化产业等集群。

布局之变

向新而行 竞逐产业新赛道

5月14日,记者走进石河子高新区新疆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技术工人正在飞机装配平台上进行鸿雁(HY100)大型无人机最后的装配调试。这是国内首条大型无人机生产线,标志着新疆在航空制造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涛表示,天域航通与新疆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携手成立合资公司,在无人机航空物流、农林植保、应急抢险等领域深耕,基于成熟的应用场景,打造具有引领性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石河子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世平说,石河子高新区将以低空应用场景创新为驱动,强化低空综合要素保障。加快石河子花园机场综合客运枢纽和航空货运设施等项目建设;支持通航装备产业基地建设,谋划打造航空主题小镇;推进北疆航空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形成综合型航空教育培训能力体系,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网络等低空飞行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低空+农业”“低空+物流”“低空+文旅”“低空+应急”等多元化应用场景,系统推进低空经济立体化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方案》印发,明确了推进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的总体要求、重点方向、培育路径等。

新赛道如何布局?新疆各高新区都在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初期机遇,提前布局新一轮技术发展赛道。

石河子高新区抢先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克拉玛依高新区则在能源革命中寻找新坐标。

在“2×660兆瓦超超临界煤电联产+可再生能源+百万吨级CCUS一体化”示范项目现场,基建工程正全面铺开。“未来该项目可将捕集的二氧化碳作为油藏活化剂注入地层,通过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降低实现增采增效。”克拉玛依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白鑫说,未来工业废气将成为优良的驱油介质,是油藏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新能源矩阵的另一端,克拉玛依高新区依托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积极构建“风光制氢、石化用氢、氢电供能”的产业链,努力开拓绿氢的生产与应用、氢燃料电池研发与制造等新赛道。“从碳捕集到氢能应用,我们正在打造能源价值链闭环,让传统‘黑金’产业向‘绿金’体系进化。”白鑫表示。

乔刚认为,新赛道很多,园区选择哪一个赛道,要看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条件等,不能“一哄而上”都搞一种产业,园区对新赛道的培育应当有更长远规划,经过专业团队论证,不能盲目追逐趋势。

这场高新区的集体蝶变,背后是新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系统布局。高新区不仅是经济引擎,更是改革试验田。天山南北的高新区正以链式创新重塑产业版图,用服务革命优化创新生态,凭赛道突围抢占未来先机。当大漠戈壁邂逅硬核科技,当传统产业嫁接数字智能,这幅创新画卷正在书写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新传奇。(谢慧变)

(责编:陈新辉、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