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新疆先进工作者卓娅·巴合提:守护散落在大地上的珍宝

2025年05月14日09:51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古遗址、古墓葬、古岩画……在阿勒泰地区的崇山峻岭间、广袤草原上和幽深峡谷中,不可移动文物星罗棋布。在阿勒泰地区文博院(博物馆)馆员卓娅·巴合提眼中,它们是一串散落在大地上的珍宝。

5月10日,回忆起去年和同事一起在野外进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阿勒泰地区实地调查经历,卓娅·巴合提眼中仍神采奕奕。

2024年,为进一步摸清阿勒泰地区不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卓娅·巴合提和同事们在野外工作4个多月,完成了692处古遗址、古墓葬、古岩画等不可移动文物的实地普查工作。

卓娅·巴合提表示,参加“四普”工作,使她对野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有了更多认识。她希望通过努力,搭建起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这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珍宝走进大众视野。

暴露在野外的不可移动文物,随着时间推移、气候变化,很容易发生一些不可逆的损伤。卓娅·巴合提说,守护这些珍宝所携带的文明印记是与时间赛跑的过程。

身为文博工作者的卓娅·巴合提,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她根据日常对野外不可移动文物调研积累的经验,围绕岩画类石质文物数字化保护、运用科技手段加大野外文物保护力度等方面,连续两年提出建议。

“文物是不可再生文化资源,用数字化技术为文物建立档案,能最大化保存文物信息,为今后文物的保护、研究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卓娅·巴合提说,在数字化基础上,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AI等技术,在互联网上为不可移动文物打造虚拟的“家”,让这些历史瑰宝为更多人所见。

“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让文物回归大众。”卓娅·巴合提在承担野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主业之余,经常开展馆藏文物公益讲解活动,让文物“传下去”“活起来”是她的心愿。

怎么讲解观众才能听得懂、喜欢听、记得住?卓娅·巴合提打破背稿子的传统讲解方式,创立因人施讲新方法。同时,为了讲“活”文物,她编写了符合青少年阅读习惯的教育课程。

“文物保护要做好‘最后一公里’工作,也要走好‘最初一公里’。”卓娅·巴合提说,比起科普,启蒙这一说法可能更为贴切,能够让孩子们对看到的文物、听到的讲解感兴趣,然后想再来博物馆或者去野外看看它们的真容。

目前,卓娅·巴合提和同事负责的“四普”野外调查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他们正忙着对前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上传、核实、审核。

“夏季是阿勒泰地区开展野外文物安全巡查的黄金时间。”卓娅·巴合提说,等忙完手头的活儿,她想与野外文物看护员一起再去看看这些散落在大地上的珍宝,“它们安好,我便无恙。”(李嘉妮)

(责编:陈新辉、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