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地上的云朵》导演刘帼轶:用镜头留住新疆大地的真实温度

2025年05月10日10:30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在新疆大地上,有一种神奇的真实力量,深深打动了我。”纪录电影《地上的云朵》导演刘帼轶,因为拍摄这部电影而第一次来新疆,就被深深打动。

5月7日《地上的云朵》在全国影院上映,越来越多人通过电影,了解了新疆棉农真实的生活,触摸到一幅生动的新疆风情画卷,也真切感知到一群纪录片人对真实的执着追求。

用“透明”的方式记录

2021年,影片开机拍摄前,创作团队前往阿瓦提县。“我们是带着好奇心去的,虽然做了充分调研,但是没有什么特别的预设。到了当地之后,确实看到了不一样的生产和生活,但是不是能完成一部影片,心里没底,只能慢慢观察、慢慢拍、慢慢看。”刘帼轶坦言。

开始阶段,创作团队逐步了解了棉农收棉卖棉的过程,学到了许多关于棉花的知识。后来,渐渐觉得棉农们的情感非常打动人。“有一天,我站在棉花地里,突然就有一个很强烈的愿望——要把创作团队在这里听到、看到、感受到的,都呈现出来给大家看。”刘帼轶说。

影片以极致的真实美学将镜头对准普通的棉农家庭,摒弃了传统纪录片的解说词、采访等,采用观察式拍摄手法,尽量让摄影师和镜头隐入棉农的日常生活,用近乎“透明”的方式记录。

“不同的影片、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拍摄方式。我们这样拍,也并不是刻意要选择哪一类拍摄方式,而是本能感觉就应该是这样拍。在新疆,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就有了强烈的愿望,希望尽最大可能将这些珍贵的瞬间记录下来。”刘帼轶说。

感受丰收的喜悦

在阿瓦提县,摄制组与棉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摄影师跟着棉农经历棉花种植、采摘的过程,见证他们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感受丰收时一家人围坐着数棉款的喜悦。“这样的拍摄难度很大。拍摄团队要在意识和行为上做到:我们不是主角,不要‘安排’他们,我们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真实的生活。”刘帼轶说。

而真实生活就是琐碎的,并没有那么多故事,刘帼轶和创作团队就一遍遍告诫自己:要有耐心,慢慢跟、慢慢看、慢慢判断,在生活中慢慢地提炼。这样,拍摄的素材量就很大,后期剪辑难度也倍增。“纪录片人的快乐,一方面是到不同的地方认识不同的人,去感受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拍摄中的不确定性和未知带来的挑战及完成后的喜悦。”

真实自有动人之处。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母女俩在棉田里采棉,母亲很自然地哼唱起当地流传的歌曲,略带沙哑的嗓音充满打动人心的魅力。“在那个情境下,真的太动人了。”因为是突然出现的场景,拍摄的光线等并不理想,刘帼轶一度想重录,但最终还是选择保留自然发生时抓拍的画面。

《地上的云朵》平行记录了阿瓦提县两个普通棉农家庭的真实生活。影片中,两家人自始至终没有交集。刘帼轶透露,摄制组也曾想过,要不要创造机会让两家人在尾声得以见面,有所互动,但是这个念头很快被否决了。

留给观众凝视这片土地的思考

4月中旬,《地上的云朵》创作团队再次回到阿瓦提县,在一处被棉田包围的乡村露天广场举行首映式,把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又送回到这里,和最熟悉故事的人们分享。“今天,我们把这部电影的首映式选择在这里进行,就是想和大家分享我们共同的劳动成果,一起来看看我们自己的生活。”在首映礼上,刘帼轶对着台下的600多名村民说。

就像影片中棉农艾尔肯·塔里普的女儿拜尔娜·艾尔肯在首映礼上所说:“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是记录了我们真正的生活。”《地上的云朵》在广袤的棉田里记录下了生活的本真和温度,又留给观众凝视这片土地的思考。

令刘帼轶欣慰的是,创作团队在影片中没有让两户棉农家庭交集,在电影之外,却交集了。在首映礼上,两家人相见了。“艾尔肯和赵强在现场握手致意,还说,今后要多交流,互相帮助。这是我非常珍视的一个瞬间。”刘帼轶说。

时至今日,刘帼轶仍能清晰地忆起影片拍摄中的一幕幕场景,这是她对新疆印象最深刻的事,而她和新疆的缘分并没有因《地上的云朵》的公映而结束。今年6月,她导演的关于新疆一个乐器村的电视纪录片即将完成,纪录片中有她对新疆的新发现。(任江)

(责编:陈新辉、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