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州:一条河的美丽蜕变

“治理一条河、生态一个州”。近年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党委和政府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将博尔塔拉河打造成博州生态治理的样板区,让全州人民共享生态红利。
一场河流的生态保卫战
博尔塔拉河是博州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两山交会处的洪别林达坂,一路东流注入北疆重要生态屏障艾比湖,252公里的博尔塔拉河连接起当地自然、生态、文化命脉。然而30余年前,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社会活动增多,这条河流一度饱受河床断流、水体污染困扰。
“周边开垦的地多了,种地放牧收入高了,但过去清澈见底的河水越来越少,水质变差。”博尔塔拉河下游乡村的老一辈人还记得,上世纪末,每年博尔塔拉河下游断流时间长达3至4个月,两岸曾经葱郁的草木日渐枯萎,土地沙化引发的沙尘开始影响人们生活。
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采取一体化综合治理措施。”2017年,博州党委和政府决定实施博尔塔拉河抢救性保护行动。水利、生态环境等四部门联合发文整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要求企业平整河道,回填采挖坑,规范加固岸坎堤防,退出占用河床。2018年底,博尔塔拉河沿线砂石料厂全部关停。如今,四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覆盖博尔塔拉河全流域,120名河段长织密责任网。
2021年3月1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一条河立法,彰显了博州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更体现了保护博尔塔拉河的决心和力度。
“用法治红线守住生态底线”的生态保卫战全面打响:严格保护上游源头周边环境,清理整治岸线乱占滥用等行为,建成19座乡镇场污水处理厂,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以水定地有计划地开展休耕轮作……一系列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硬核举措,换回如今博尔塔拉河持续全线贯通,河流水质稳定在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
一条绿色复苏的涅槃之路
如果从博尔塔拉河源头出发,一路沿河向东会看到,温泉县被称为“山水田园、诗画克村”的综合体景区里,银杏、王族海棠等3万余棵树木迎风摇曳,绿化覆盖率高达47%的安格里格镇克热雅哈得村,成为游客钟爱的天然氧吧;博乐市国家3A级景区万亩海棠生态园遍地绿意,郊区曾经的废弃地变身城市“绿肺”,迎来送往休闲娱乐的游客;精河县乌兰旦达盖沙漠边缘,万亩桑园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静静守护沙漠周边的农田。
“每年单位都会组织植树活动,平日我们也会定期协助各段河湖长巡查河道、清理杂物,自己的家园更要自己守护。”已做河湖保护志愿者多年的阿不都艾拉·阿不都卡得说。2021年起,博州实施博尔塔拉河生态文化长廊工程。通过多方合力,以五一水库为重点开展生态综合整治,整地2500亩,补种各类乔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沙生植物778万株,实施博尔塔拉河博乐市30公里示范段河道治理、驳岸修复,累计绿化补植、林木修枝1.4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近两年,博州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5.65平方公里。
事实上,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博尔塔拉河流域,自西向东串联冰川、高山草甸、森林、湖泊、温泉、湿地、绿洲、沙漠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涵盖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所有类型。近年来,博州按照“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六大修复原则,通过农田占用修复、生态驳岸修复、水土流失修复、洪水风险修复、生物多样性修复,实施博尔塔拉河生态一体化治理保护,重现一片绿水青山。
对博尔塔拉河流域末端的艾比湖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博州也在稳步进行治理。目前,博州与新疆林业科学院携手开展课题研究,正在艾比湖风道区、盐碱裸露区开展14万亩人造灌木林任务,已累计恢复湿地3万亩,实施草原禁牧、草畜平衡193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87.1平方公里,完成“三北”农田防护林24.5万亩。一组组数据,点燃绿色复苏希望。
一串创新示范的幸福密码
“我们率先在全疆制定河道采砂统一经营管理办法,实现‘以河养河’。”博州水利局河湖管理保护中心主任邱明路表示,2022年博州试行对河道采砂统一规划、开采、经营、管理、收益分配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此后两年间,使用河道采砂经营收益先后投资800余万元实施河道生态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以采砂收益反哺河流管护,形成良性运转的生态链。
暮色中的博尔塔拉河畔,五一水库南侧的生态文化长廊游人如织。木栈道两侧各色花朵竞相绽放,智能电子界桩、电子公示牌实时显示河湖基本信息,滚动播映着水文化水科普知识,不时有人驻足在LED屏前,了解博尔塔拉河历史由来、古丝绸之路早期物种传播等河湖文化。作为新疆首个自治区级水利风景区,博尔塔拉河水利风景区让昔日的防洪河道升级为集生态修复、文化展示、智慧管护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
“一河串九珠”,河湖治理融入文化润疆的实践,也串联起乡村振兴的黄金走廊。“我的店就在博尔塔拉河生态文化长廊旁边,马上又要迎来旅游旺季,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农家乐经营者刘永新早早就在为“五一”假期的客流高峰到来做着准备。依托博尔塔拉河生态文化长廊工程,博乐市青得里镇阿里翁白新村打造青得里千年古城,新建改建民宿12套;温泉县博格达尔特色村寨景区用独特的戍边文化展示地域历史渊源和人文景观,培育“一户一品”特色农家乐28户、主题民宿25套,带动本地群众就业10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
当河谷长廊北岸和博格达尔山生态步道建成,河谷林路网实现串联畅通;当温泉县布热村大桥通车,缩短了上游两岸通行距离;当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博尔塔拉河河段长高鹏这样说:“让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和富民优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博州实践。”一条河的生态治理,构建了水脉文脉人脉交融的治河新范式,揭示着全民共享生态福祉的幸福密码,也为西北干旱区生态治理提供了借鉴方案。(康颢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