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解员开始,融入若羌发展中

3月的一天,晨光熹微,张蓉像往常一样,在小区附近的早餐摊买了个烤包子,便匆匆朝着单位走去。咬一口酥脆的烤包子,羊肉的鲜香在舌尖散开,这熟悉的味道早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张蓉,这位来自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的姑娘,2023年毕业于昌吉学院,如今已在若羌的土地上深深扎根。
大三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蓉在纪录片中邂逅若羌。神秘楼兰、楼兰美女、华夏第一大县,这些充满魅力的词条,像一颗种子悄然在她心中萌芽。当时,她便和好友商定:毕业之后,一定要去若羌,亲眼看看那神秘的楼兰美女。
2023年7月,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张蓉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踏上了若羌这片土地。
初到若羌,张蓉被分配到若羌新城展厅担任讲解服务工作。那时的若羌,正围绕“绿色矿山、新能源、氟硅锂等新材料、装备制造及水利五大支撑体系”蓬勃发展。同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若羌新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将若羌新城建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供应保障基地、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面对全新的工作,张蓉感觉压力巨大。“一开始,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讲解,那些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枯燥的数据,我怎么都记不住,感觉自己像只无头苍蝇。”回忆起刚接触讲解工作时的情景,张蓉眉头微皱,“记得有一次,一位企业代表来参观,问了我一个关于某种矿产用途的问题,当时我一下子就懵了。”
领导和同事们看出了她的苦恼,纷纷伸出援手:“小张,别着急,我们先从最基础的开始,一点点熟悉。”
此后,张蓉每天早早来到展厅,对着展板反复练习。为了让讲解更有深度,张蓉到企业生产车间实地考察参观。在一家锂业企业,她查看现代化的生产线,听着技术人员详细介绍生产过程,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瞬间鲜活起来。“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若羌的发展潜力有多大,也更有动力把讲解工作做好。”张蓉说。
经过不懈努力,她的讲解逐渐获得了参观者的好评。一年150多场次的讲解,让张蓉对若羌新城的发展有了更立体的了解。
“随着对若羌的深入了解,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里了。”张蓉说,“看到若羌新城的规划,我心潮澎湃,想亲眼见证若羌的未来,也想为它的发展出一份力。”
如今,张蓉在若羌县农业农村局工作。有一次,张蓉和同事开展拖拉机审验工作。一位维吾尔族老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面露焦急之色。经过一番艰难沟通,张蓉才明白老人是从若羌县瓦石峡镇赶来办理拖拉机审验的。“我们教他填写表格,帮他完成了审验。看到老人脸上绽放出笑容,我心里特别高兴。只有和群众站在一起,才能知道他们的困难和需要,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张蓉说。
如今,张蓉已经完全融入了若羌的生活。她和同事们一起品尝若羌香甜的红枣、美味的烤包子和抓饭。从最初怀揣好奇的“旁观者”,到如今全身心投入的“建设者”,张蓉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若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我热爱的工作,有热情善良的人们,我要在这里继续奋斗,为若羌的发展贡献力量。”张蓉对未来充满期待。(杜建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