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一场跨越新浙豫三地的“红色接力”——75年后,烈士家书“回家”

2025年04月04日09:19 | 来源:新疆日报
小字号

“您的家书我们已经修复好送还给您的家人,他们非常高兴,很快会来新疆跟您‘团聚’……”4月3日,哈密烈士陵园园长周艳芹手捧鲜花,来到烈士英名墙前,对袁松鹤烈士轻声说。

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省许昌市,修复一新的袁松鹤烈士家书被摆在家中最显眼位置。“来信奉收,所命返事,刻未能如愿。我觉有家信来家,亦如同我之回来一样……”烈士饱含思念的家书,跨越了75年时空,抚慰着亲人们的心。

时间回到3月17日,周艳芹和宁波财经学院志愿团队千里迢迢来到袁松鹤烈士家中,把修复一新的烈士家书等烈士遗物交到袁松鹤烈士的妹妹袁爱香、女儿袁秋霞等人的手上,看着熟悉而清晰的字迹,烈士家人顿时泪流满面。

袁松鹤烈士1949年9月参加革命。进疆前,他给家人写了一封家书。在书信的末尾他写道:“我们就向新疆开拔,我异常的好,请勿念。”1950年4月,袁松鹤在哈密剿匪战斗中牺牲。家人收到了他的家书,之后又收到他的烈士证,却一直不知他安葬在哪里。几十年来,袁家四代人一直在寻找袁松鹤的消息,这封珍贵的家书,也被珍藏了70余年。

2021年,在得知袁松鹤烈士的确切消息后,袁爱香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哈密烈士陵园,面对英名墙上“袁松鹤”三字,恸哭失声:“终于找到哥哥了!”

2024年初,得知袁松鹤烈士的家书和烈士证等遗物破损严重,周艳芹在“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项目协助下,委托宁波财经学院“我为烈士修遗物”志愿团队对7件烈士遗物展开抢救性修复。

泛黄的信笺上,墨迹已洇染难辨;烈士证折痕处几近断裂;贺年卡边缘多处缺损……面对这些承载着家国记忆的烈士遗物,“我为烈士修遗物”志愿团队指导老师曹明带领学生做了详尽的文献研究与纸张分析,针对性地筛选了数百张修复纸张,最终找到与原文物料质、纹理及老化特征相近的同期修复纸张样本。随后,依据传统纸张修复工艺,采用传统托裱与局部修补相结合的技法,逐层修复受损部位,历时4个月完成修复。

“在一字一句的修复里,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75年前浴血奋战的年轻人‘相遇’。”“我为烈士修遗物”志愿团队成员黄裕彤动情地说,“从这些信件、证书的背后,我感受到烈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今年3月中旬,志愿团队完成修复工作,和周艳芹一起前往河南省许昌市,将这7件烈士遗物送还给袁松鹤烈士的家人。

“这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要好好珍藏,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袁松鹤烈士的侄子袁一凡激动地说。

“修复它是对烈士家属情感上的弥补,更是对先烈、英雄的缅怀,能让后辈了解历史的厚重,铭记他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无私奉献。”周艳芹说。(任华)

(责编:陈新辉、杨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