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推进兵地融合的多重深意

3月24日,新疆和兵团首次联合召开新疆民政会议,仅仅两天前,新疆和兵团还共同举行了全疆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细细数来,从去年开始,新疆科技、政法、教育、宣传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工作会议,都采取了兵地合开方式,统一部署任务,统一推进工作。
兵地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这是立足战略全局、顺应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维护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兵地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整合兵团与地方的维稳力量。
例如在一些边境地区,兵团的边境团场与地方的乡镇携手加强边境管控,联合开展巡逻防控,有效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为新疆的长治久安筑牢坚实防线。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前提,兵地合力构建的稳定格局,为新疆吸引投资、发展产业、促进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让各族人民能够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追求幸福生活。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新疆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特色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兵团与地方在经济发展上各具优势。
农业现代化、工业规模化方面,兵团成果显著;市场资源、产业配套等方面,地方独具特色。通过兵地融合,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
比如在能源资源领域,兵地合资组建油气勘探开发公司,共同推进哈密、准东、南疆环塔里木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
农业方面,兵团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地方的土地资源相结合,推动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的一体化发展,提升农业附加值;
旅游领域,自治区和兵团不断拓展兵地旅游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在共同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构建兵地一体化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擦亮“新疆是个好地方”金字招牌;
园区打造方面,阿克苏阿拉尔国家高新区建设期间,兵地双方在政策制定、平台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紧密协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增强了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为新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了强大动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
新疆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兵地之间越是加强融合、深度嵌入、优势互补,越能凝聚合力,发挥协同效应,让发展的节奏更密集、行动更协调。
兵团白杨市的布局建设,便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范例。自去年起,自治区党委积极推动新获批设立的白杨市与塔城市进行一体规划建设,促进二者深度嵌入发展。白杨市在选址时紧邻塔城市,双方坚持兵地基础设施建设“一张网”“一张图”,改变了往昔兵地城市界限清晰、各自独立建设的局面。如今,无论是市政建设、园区建设,还是在对外开放方面,白杨市与塔城市都呈现出高度融合态势,开创兵地联动一体发展新境界。
在全疆的更多地方,兵地共同推进交通、水利、电力等重大项目的一体建设,改善区域发展条件。如兵团第十二师打通多条断头路,与乌鲁木齐市、昌吉市路网全面对接,实现了兵地跨区域互联互通;连接十二师和昌吉市的头屯河三坪大桥、五一大桥的建成通车,使乌昌地区与十二师迈入融合发展新阶段。
兵地还共享就业、教育、医疗等资源,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让民生福祉有深度更有温度。
通过兵地融合,实现了区域内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新疆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增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交融的有效举措
兵地协同发展,不仅是经济、民生层面的互惠互补。头顶一片蓝天,共处一方热土,兵地各族群众长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
当前,兵地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双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百姓大舞台等阵地,与周边县市、乡镇、团场联合开展文艺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文化资源共享,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日常生活中,兵地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为新疆发展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兵地融合,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繁荣、民族团结、文化交流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兵地融合必将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活力,为新疆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刘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