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经济”的阿图什尝试

3月9日,在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塔库提村的智能温室大棚内,游客正采摘无花果鲜果。高登位摄
3月9日,在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塔库提村的智能温室大棚内,新培育的无花果品种波姬红让人垂涎三尺。高登位摄
专家学者为无花果多元化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建言献策、“政校企”三方聚力拟筹备共建无花果研究院、启动“世界无花果品种博览园”规划、当地企业与疆外企业签订销售合同金额达1200万元……3月初,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无花果产业发展大会暨“丝路果韵·克州启新篇”第一届新疆无花果产业发展大会上,小小无花果大放异彩。
在素有“无花果之乡”美誉的阿图什市,无花果不仅是当地群众钟爱的水果,更是承载着独特文化与经济潜力的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克州大力推动无花果产业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在科技投入与产品研发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高效助农的增收路径。
产业延伸:
古老果实的新生路
在阿图什市松他克镇阿孜汗村,70多岁的麦麦提艾力·吾甫尔每天清晨都会去百岁园转转。这座以古无花果树群为核心打造的果园内,现存761棵百年以上树龄的无花果树,如今,还不断为十里八乡的乡亲提供着就业机会。
2023年起,阿图什市依照《克州(阿图什)无花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邀请科研机构打造示范种植基地,推进林果优势区域布局调整和品种优化升级。
无花果风味独特,却不易保存。阿图什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引入气调保鲜技术,将鲜果储存期从1—2天延长至7—15天。在阿图什市万疆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全自动生产线将鲜果加工成充氮保鲜包装产品,使鲜果价格翻倍。
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阿图什市政府培育加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发出无花果茶饮、休闲食品、酒、保健品等系列产品,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新疆荣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努尔买买提·孜比不拉说:“今年,公司计划开发12种无花果产品,第二条生产线投产后,还将带动周边乡镇形成‘鲜果直销+深加工’产业链。”
2023年,新疆海德坤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落地阿图什市,开始建设阿图什市无花果三产融合科技创新园。
克州无花果产业协会会长、新疆海德坤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省业说:“科技创新园建成后将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文旅、科普研学一体化,促进无花果产业提质增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打造国家级无花果农业产业示范园。”
助农增收:
一颗果带动一方人
阿图什市委书记李新斌说,无花果产业的发展,最终是要惠及农民。
当发展的春风拂过阿图什这片古老的土地,智能灌溉与精准施肥等现代化手段让无花果的产量与品质节节攀升;多元产品的开发拓展了产业边界,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模式,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
在阿扎克镇提坚村,村民赛米·胡达白尔地通过科学种植12亩无花果,年收入达16万元;在上阿图什镇塔库提村,村民热则宛古丽·麦麦提学习无花果采摘技术,使管理的13亩无花果年增收7万元;在松他克镇阿孜汗村,村民艾拉·赛买提看好当地无花果农文旅产业的发展,经营起一家餐厅,现在每月收入4000—5000元。
每到无花果成熟的季节,在阿扎克镇永安广场无花果收购点,村民将采摘的新鲜无花果带到这里,商贩、合作社、加工企业代表纷纷前来收购。
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无花果产业带动全市1.2万人就业,户均年增收2.3万元。
“尽管无花果产业已经快速发展起来,但无花果的品种还得继续丰富,深加工产品竞争力要不断提升,旅游配套设施要进一步完善。”王省业说,“今年公司将筹建全国无花果交易平台,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带动更多人就业。”
品牌建设:
探索农文旅融合新模式
如今,阿图什凭借无花果资源,通过“种植+观光+采摘”模式,让无花果不仅为人们带来舌尖上的享受,更成为阿图什市的亮丽名片。
自2020年起,江苏省昆山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图什市前方工作组加大对松他克镇阿孜汗村的投入,引进“驻村设计师”,以无花果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形态,围绕761棵百年以上树龄的无花果树,建设研学基地、打造“无花果风情街”,实现“一户一设计、一户一特色”,将田园变游园、产品变商品,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链。
2021年,阿孜汗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3年,位于村里的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4年村里举办了美食文化旅游节。
每逢无花果成熟的季节,阿孜汗村果香四溢。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参与采摘、品尝无花果,还可以体验民族歌舞、住特色民宿、购手工艺品,“吃住行游购娱”让游客对这里赞不绝口。
“接下来,阿图什将在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基础上,着力打造涉及两镇八村的无花果小镇。”阿图什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陈冠宇说,“未来这里将会成为有地域特点、有文化内涵、有产业支撑的特色景区。”
通过科技赋能、联农机制和文旅融合,这条“无花果+”的发展路径,让千年“糖包子”焕发新生。就像阿孜汗村村民艾拉·赛买提所说:“我们的日子像无花果一样,越来越甜。”(陈疆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