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驱动”助力新疆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以推动地理标志运用促进为抓手,着力打造“立法保障+技术升级+融合发展+协同保护”的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区域品牌,精准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有力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一是以地方立法实现产业规范。针对库尔勒香梨、精河枸杞等特色地理标志出台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香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枸杞产业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从法律的角度规范种植管理行为,统一技术标准,从建园、种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等全过程落实标准化的管理措施,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实现一部条例保护一粒果子,一粒果子振兴一方经济。
二是以技术赋能实现价值跃升。推动“库尔勒香梨”建成8.35万亩标准化核心示范园区建设,推广人工授粉、土壤改良技术,实现种植订单化、生产规模化,已在全国300余个城市建立了营销网点,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均创汇约3000万美元,成功把“家乡特色”转化为“城市名片”;打造“精河枸杞”十万亩绿色高标准示范基地,引入机械化植树机,实现从人工粗放种植到机械化规模种植的突破,机械化率达85%以上,单产提升至203公斤/亩,研发枸杞原浆、啤酒、酵素、胶囊等保健、休闲产品40余种,创建“果生康”“精杞神”等27个品牌,扭转了枸杞单一干果加工局面,让“精河枸杞”跳出保温杯,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阿克苏苹果”推广水肥一体化、矮化密植等技术,建立从“田间到市场”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种植面积达51.53万亩,其中矮化密植示范园亩产达2万吨,较传统模式提升30%,引入抗氧化技术,种植成本降低30%,亩收益增加3000—4000元。研发苹果脆片、苹果汁、苹果醋、苹果白兰地、冻干苹果等100余种产品,年加工转化苹果鲜果65万吨,实现产值26亿元以上,产品出口2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量达4500吨,实现小苹果带动大产值。
三是以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举办“新疆地理标志品牌文化节”“库尔勒香梨文化节”“阿克苏苹果文化旅游采摘季”“精河枸杞交易会”等大型地理标志展示活动,开发“香梨采摘体验”“枸杞养生游”等旅游项目,打造“新疆地标小镇”“阿克苏苹果文化展馆”“精河枸杞小镇”等地标产业聚集区,通过地理标志“IP”的深度开发,运营“地理标志+生态旅游”模式,融合非遗文化、民俗表演、旅游体验、电商服务等,吸引国际国内游客,带动区域旅游增收,实现“以旅带农、以农强旅”的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库尔勒香梨”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带动10万余农户参与标准化种植;“精河枸杞”构建“政府搭台、国企引领、民企参与、村镇服务、合作社领种、农民增收”的发展模式,带动枸杞种植户2100余户,杞农亩均纯收入超5000元,辐射带动就业3.8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精河枸杞产业的收入占21%;“阿克苏苹果”依托浙江援阿“十城百店”工程,通过统一平台运作、统一仓储服务、统一地域品牌、统一质量追溯,辐射浙江省100余家营销门店,为阿克苏地区种植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年销售量达40万吨以上。
四是以协同保护实现健康发展。为更好地促进新疆地理标志产业健康发展,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林草等部门和库尔勒香梨协会组成维权打假行动组,协调贵州、四川、辽宁、河北、河南等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开展“库尔勒香梨”地理标志跨区域维权打假行动,有力打击了侵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今年2月,新疆库尔勒市市场监管局与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市场监管局就跨区域开展地理标志协同保护暨共建友好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促进地理标志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库尔勒香梨”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
来源:新疆市场监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