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物馆有《哪吒2》“同款”文物

截至2月21日晚,《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破130亿元,观影人次达2.67亿。随着这部电影的持续火爆,电影中展示的各种精巧文物也受到众人关注。你知道吗,电影中的无量仙翁、龙族中“龙”的形象、太乙真人喝酒的容器、哪吒生辰宴上出现的铙,在新疆部分博物馆里也有“同款”文物。
在阿克苏地区博物馆里,有一件清代的牛角寿星雕件,其形象酷似《哪吒2》中的无量仙翁。这件文物是工作人员在阿克苏市征集到的,高9厘米,底部直径3.3厘米,是在一根牛角上圆雕而成的寿星形象,其高额长髯,慈眉善目,面带微笑、手捧仙桃。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的标识。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特点。《哪吒2》里各种“龙”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新疆各地博物馆收藏的龙形文物多达数十件。
在新疆博物馆汉晋时期展厅里,一件汉代八龙纹金带扣上有一条大龙和7条小龙,这些龙在激流漩涡间翻腾跳跃,扬爪摆尾,充满了威严和力量。在阿克苏地区博物馆里,一件唐代的马首龙身鹰翅纹灰陶范,将中国的龙元素和希腊的飞马元素融为一体,看上去威武勇猛,体现了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寓意。
《哪吒2》中太乙真人喝酒用的容器,看似普普通通,其设计灵感却来源于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罐。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重要文化类型,其彩陶以精美的图案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被认为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的艺术巅峰。马家窑文化又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为马家窑类型;中期为半山类型;晚期为马厂类型。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前,马家窑文化已经由河西走廊传至西域。
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过千余件彩陶,部分彩陶器身上的垂带纹、折线纹、几何纹与马厂文化陶器相近。这说明早在4000年前后,马厂和四坝彩陶文化已经传入新疆哈密。
在哪吒的生辰宴会上,有一个乐手卖力地敲奏着外形似铃铛的乐器,这种乐器就是商周时期较为常见的打击乐器——铙。铙外形类似铃,使用时口向上。根据文献记载,铙用于军旅,也用于祭祀和宴飨时,配合其他乐器击打节拍。
新疆博物馆三楼的《丝绸之路乐器展》陈列着一件战国时期的铎,其外形和《哪吒2》中的铙很相似。铎是春秋至汉代盛行的乐器,其外形与铃也很相似,是有舌青铜乐器。使用时,手持摇振,使铎腔内的金属舌撞击铎体发声。
从无量仙翁到龙族中的龙形象,从喝酒容器到打击乐器,《哪吒2》中的文物元素,让观众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领略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魅力。(赵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